《洛神赋》的审美探究

2018-09-04 14:08王彦霖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曹植

王彦霖

摘 要:《洛神赋》作为千古名篇,学术界对其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多是对《洛神赋》的词采和思想内涵进行探讨。而对《洛神赋》的文本的审美特征以及从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内心情感却少有琢磨。我认为《洛神赋》的文本中体现了三方面的审美特征:容貌之美、仙游之美、别离之美。从这三种审美特点中,可以反映出曹植内心的美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审美的特点也凸显了《洛神赋》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使其为古往今来的读者所喜爱接受。

关键词:《洛神赋》;审美;曹植;洛神

千古名篇《洛神赋》是陈王曹植的代表作,其中曹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极美女神的形象,这个姿容动天地的美丽女神不仅占据着曹植的内心,千百年来也走入了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内心。在文中姣好的女神,诸神的盛会,陈王的倾心,散后的迷蒙。以及那诗中亦真亦幻,绮丽多彩,好似误入仙境的画面令每一个人不禁动容。在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女神的风华,也显现出了曹子建内心的美好和对美的热爱与信仰。或许在我们陈王的心中就居住着一个宓妃,这个宓妃不仅仅是神人的内化也是其内心美好感情和善意的凝结。让我们展开《洛神赋》这幅唯美的画卷一窥诗人心中的波澜。

曹植年少有才深受父亲的赏识,几乎被立为太子,可因自身城府不深难当大任。最后由曹丕承袭了曹操的王位进而称帝成为了魏文帝。曹丕对于当年的竞争者曹植亦是极不放心的,曹植遂有心做一番事业但是无奈时局所限,虽有救民报国之心但是只能放于胸中。曹植自幼在军中成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对生活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并且其父亲曹操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这样的经历对曹植影响很大。丰富的人生阅历,良好的家庭教育,深厚的文化修养,优渥的生活境遇,自身的才华横溢,再加上之后的深受打击,这些都使得曹植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情绪,作为一个贵公子他对美又是那么的渴求对美好生活又是极其的向往。于是在黄初三年曹植在路经洛水的时候写下了千古佳作《洛神赋》。

一、容貌之美

女神的容貌是极美好的,自古至今都有对女神容貌的描摹而洛神的容貌又是《洛神赋》中的最华丽的一笔。曹植从洛阳城中带着一身的哀愁在回往陈地的路上走着,这次面见皇帝自己的想法又被皇帝驳斥,在朝堂上也没有曹植可以站立的地方,车一里一里的向前挪动,曹植的心也稍有平静。再去纠结又有什么用处呢?如今已不是往昔,再去想那些无用的事情又有什么用处呢?“尔乃税驾乎蘅皋,秣似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车行至洛水边,洛水旁美好的景物打动了曹植,他停下了归路驻足观赏那河岸上的杜衡香草,那生长着芝草的绿油油的田野,洛水清冽出龙乡,在这自然的画卷里曹植暂时收起了内心的不悦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就在这时“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在自然的景象中忽然诗人看到了一个美人站立在高高的山岩上,他用心去看,他左右徘徊,他抬着头眯着眼去看那美人,在恍惚间他仿佛进入了时空的隧道,他进入了他内心的世界,他看到了内心的美好事物,他看到了洛水之神宓妃。“于岩之畔”美丽的洛神站在坚硬的岩石旁边,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略显生硬,这其实也是符合曹植的心境,刚从朝堂走出来,刚从压抑的气氛中得到缓解在内心里不止只有那令人厌恶的事情还有洛神,岩石是内心痛苦的象征,于岩之畔的洛神才是真实的内在自我,在岩石之后在内心痛苦的后面是一个完美的自己,是另一个梦幻纯美的世界。曹植正走向那坚硬岩石的背后去发现自己内心那个完美的世界。去发现自己内心的美好,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与御者的对话让我们看清了洛神的容颜,在诗中曹植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意象来形容洛神的容貌和自己的心意,這些意象同时也展现了曹植内心的美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被用来形容女神,可见女神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平易近人的,她是神但她又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曹植的观感中这自然的景物是美的那自然的生活也是美好的,用这自然的景物来形容洛神也确实再合适不过。天上的飞翔的大雁,河海里畅游的蛟龙,秋天绽放的菊花,春天盎然茂盛的青松,美好的意象美好的生活诗人的追求诗人的向往。“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诗人用远近的不同感受描绘了洛神的美貌,可见洛神从远到近都是美好的,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内心和内在的美好。再看女神面容“云髻峨峨,修眉连娟。丹朱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高高的发髻,弯弯的眉毛,朱红明亮的嘴唇,洁白的牙齿,黑白分明的眼睛,深深的酒窝,这样美丽的面容不仅落在了诗人的眼里也落在了诗人的心里。美好的事物总会引发美好的共鸣,“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诗人看到了如此美丽的女神内心掀起了无限的波澜,我看到了你的模样心生欢喜,可是我们却没有交流的途径,希望洛水的清波来寄托我对你的仰慕,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愿把玉佩解去。洛神给诗人掀起了美好的波澜但曹植并没有意乱神迷逾规越矩而是把这份美好继续,“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而自持。” 自感没有机会与洛神相会,心情是怅惘与迟疑,料理一下自己的心绪,遵循礼教把持住自己的感情。不论是描写洛神的美貌还是表现曹植的忧思诗中无不是表现出了很美好的姿态,对拥有美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神游之美

诗人的诚意打动了洛神“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诗人内心的美好和善意引发了女神的共鸣,女神运用了自己的神力将诗人带到了自己的身旁,诗人进入了神明的世界感受到了人世间所没有的奇幻和美好。在神人的道路上花香草香充满胸膛,在神明的世界里如仙鹤般翱翔,诗人深深的被洛神所打动,想永久的保留这份美好。神明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洛神又把诗人带入了神明的聚会“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釆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体迅飞袅,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神明的世界里有着美好的环境,神明或在清溪中嬉戏或在天空中游荡或在釆珠戴羽,生活的好不惬意,生活的自由自在,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失意的是无趣的是遭受软禁被限制了自由的,诗人对神明生活的描写正是对此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神明生活的欢乐在自己的心中激起了无尽萧索,在现实中这种生活这么远,而此刻又距离自己咫尺之遥。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在神明聚会的桥段里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人神殊途美好总是倏然离去“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已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在壮阔的神明离席后诗人也要从神明世界返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诗人和洛神飞越北沚跨过南冈,最后的分别诉说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之后“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岁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避光。”在神明的世界里诗人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这无尽的美好在分别时所表现出来的也只能是无尽的泪水,不仅诗人不舍洛神也是不舍的,但人神殊途,只能将倾慕安放于内心,最后在暗淡的光芒中彼此分离,自此人神永隔。

三、别离之美

诗人回到了现实之中,可是他的内心却还在方才神明的世界里,“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诗人离开的神明的世界回到现实中后又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又要面对自己的软禁的生活。然而前路是艰险的,是充满了痛苦和诡折的。在难忍的生活里,诗人只能用与女神的短暂相遇来慰藉自己内心的愁苦。然而生活依然要继续,诗人也只留下思慕在洛水旁徘徊,而自己的身躯则随着飞驰的马车归往陈地。“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长盘桓而不能去。”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只能寄托于万古长流的洛水中了。

曹植的《洛神赋》的容貌之美、神游之美、别离之美从三个表现了女神的美好,这些审美的特征也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曹植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波折但是他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内在的执着却没有停歇。曹植有一个美好的内在世界《洛神赋》就是对其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洛神赋洛神曹植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七步诗
是谁又懂“苟活”——品读舞剧《洛神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花蜜冻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