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家吴贻芳因其崇高的品德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一度与蔡元培先生并列,出现了“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的说法。吴贻芳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对于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操办上。本文将对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进行论述与评价。
一、吴贻芳的教育思想
吴贻芳自幼在学校接受教育,青年时期又受到举荐,获得进入金陵女子大学、美国密执安大学等高校深造的机会。青少年时期生活比较悲惨,曾在一个月之内失去父、母、兄、姐四位亲人,而后被接到姨夫家中抚养。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悲惨的个人遭遇,使得吴贻芳阐发出“厚生”精神。“厚生”一词来源于《圣经》约翰福音第十章第十节,意思是“我来了,是为了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满”。1928年吴贻芳担任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后,将“厚生”定为校训,并将其含义扩充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會,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在“厚生”思想指导下,吴贻芳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许多方面。
其一,注重女子人格教育。在吴贻芳看来,要培养女性人才、训练妇女为国家服务,首先要培养和造就妇女的健全人格。1930年向国民政府注册时,她提出的办学宗旨里有“促进社会福利及公民的崇高理想”的内容。在1943年金陵女大年会上,她说金陵女大“以培养妇女学生建立整全人格为宗旨”。她提倡以基督精神爱国,注重通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来提升学生,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实践能力。吴贻芳担任金陵女大校长时,规定校内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通过社会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她鼓励学生们用自己所学去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组织学生成立农村服务部、妇女部等来帮助幼儿、妇女识字。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其三,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吴贻芳客观地结合了中国社会的现实背景与需求,提出了女子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女性人才,尤其是培养妇女领袖。因此,她在金陵女大的教育活动中更加侧重培养兼具学术修养、专业技能、组织能力的领导人才,注重培养“女界领袖”。
其四,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吴贻芳深知教师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强烈呼吁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她形象地将师范教育比喻为教育的“工作母机”,认为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思想等,都对提高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女大的教学质量,她还向国外聘请教师。她说:“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就要先做到。反要求教师做到的,当校长的就要带头做到。”
二、吴贻芳的教育实践
(一)教学措施
1. 设置特色学科,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她设置的学科中,最具特色的是家政系,分儿童福利、营养、应用艺术三个组。抗日战争期间,战争孤儿与难童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人士对无家可归的儿童“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金陵女大创办儿童福利实验所,开设与儿童福利密切相关的课程,参与社会服务。
2. 实行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金陵女子大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创立了导师制,吴贻芳出任校长后,又对导师制加以完善。每个学生可以找一位教师当导师,导师用小组活动或其他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的问题。通过此举,吴贻芳密切了学生与学校的联系。
3. 实施适合女性身心特点的体育、美育教育。吴贻芳任校长期间,对不同年级的体育课安排有明确规定。她还将美育教育寓于体育课之中,不仅教授田径、球类等体育技能课程,还有徒手操、集体舞等内容,还注重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站、坐、走姿势。
(二)管理制度
1. 建立招生考试制度。金陵女子大学在创办初期,生源大多是教会中学、家庭条件好或出身基督教家庭的学生。吴贻芳任校长后,采取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的方法,逐步增加面向普通中学的毕业生招生人数,以改变生源结构,扩大受教育范围。从而提高生源质量。
2. 实行学分制、积点制和弹性学制。规定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毕业,积点的标准根据各门课的学分和考试分数多少而定,学生毕业时,除学分达到规定数目外,积点也必须达到要求。
3. 订立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从1935年开始,金陵女子大学规定毕业班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对论文内容和写作进展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论文质量很高。
三、评价
无论是从教育措施还是从管理制度上,吴贻芳对女性学生的能力、学术和个人素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种严厉,才使得金陵女大培养出了一大批女性人才乃至女界精英,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对于其教育思想,从积极方面评价,主要分为两点。
首先,吴贻芳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将基督教文化贯穿其中,比如“厚生”的校训和提倡以基督精神爱国,这种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动摇了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其次,吴贻芳在办学过程中塑造温情的氛围,注重以人为本。例如吴贻芳设置“姐妹班”制度,高低年级相互帮扶;设置导师制,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等。这些构建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吴贻芳的高等教育思想其实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其一,吴贻芳在办学过程中体现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术自由。在金陵女大授课过程中,宗教科目一直是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吴贻芳实践其教育思想的平台,这所教会大学依然将传教当作重心,致使学生的文史、国学水平下降。其二,学科设置不平衡,理工科教育不足。吴贻芳在实践中,根据女性的特点设置专业和课程,依据女性理解力、观察力强,操作性较弱的特点办学,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理工科学科的偏少的事实,对于女性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缺憾与不足,不利于培养复合型女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