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品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引发的思考

2018-09-04 10:18李霞
关键词:依法治国道德与法治思考

李霞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初中思品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而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思想品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也都是我国治国的方略,单强调其中一个都是不行的,而法治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教学生也是不够的,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依法治国;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79-1

新学期,七年级的原“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了,好奇与新鲜之余,也给我们这些习惯于被学生唤作“政治老师”或“思品老师”、“德育教师”的人带来了困惑,我们该怎样称呼自己?

“法育教师”?似乎不妥,毕竟现在中小学专门要开设法育课了,我们不能抢人家的头衔;“道德老师”?也不行,只考虑道德的话又把法治放哪里呢?

“道法老师”?这个名称按说应该问题不大,但是,隐隐感觉有点怪,你们不觉得吗?

我突然想起了“道法自然”这四个字。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如果用“道法教师”二字来自称,我们还尚不够层次,这需要哲学家的修为与内涵。

那该叫什么呢?于是乎,群里开始调侃起来,“德法师”、“法师”、“道师”、“道长”、“道士”、“道姑”、“理发师”等幽默而智慧的词汇纷纷出来了!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后来居然还有同仁说出了一个美好的称谓:“成长导师”。这个称谓应该是蛮新的。不过,这年头,“导师”一词也被廉价地高频率地使用了,君不见,各种领域里均开始出现一些“导师”了,不管有能耐没能耐的都开始以“导师”自居,“中国好声音”、“新歌声”、理财、婚恋、交友……都有这个词汇的影子,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而究其源头,导师(Hierophant)一词乃源自希腊语,是舶来语,导师最早是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当切合传统的Hierophant的特质的,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而导师制也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就这些问题而言,我们深感不安:我们到底该自称什么?不管那么多了,先低下头来走好路,再抬头仰望星空吧!

有人说:既然我们国家已经把法治作为治国方略,那我们就是法治教师。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今天离法治其实也还很远,而且法治工作远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推动得了的!

举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吧。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近期是五点半左右),笔者居住的商业街酒店附近就传来了熟悉的卡车马达声,酒店的西南角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垃圾车就是过来运送垃圾的。而此时,对面的小区里的居民们还在睡梦中。

垃圾车使用了动力很大的柴油发动机,工作起来,其噪声大得震耳欲聋,而垃圾车设计的垃圾桶自动翻倒设置更是需要车辆的动力,因此车辆需要加大油门来工作,期间,巨大的柴油机马达轰鸣声伴随着节奏混乱、声响惊人的垃圾桶撞击声,顷刻间整个小区的楼房仿佛都在颤抖,人的心脏被震动得几乎崩裂。

面对上述的问题,我走访了很多居民,他们均表示很反感,但很无奈。我又走访了部分商铺及酒店的经营者,他们也表示无奈,他们也是受害者,尤其是宾馆,许多客人要求退房、退款,赔偿睡眠损失。

我在近期多次通过12345便民热线反映過这些问题,要求垃圾处理车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但均无改观。我一时惊诧:原来法治这东西在我们这里还只是个摆设而已,许多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的功夫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最近我们当地拆迁,红头文件贴出来违建一律不算拆迁范围,还得自己拆除。拆迁组办公室就在拆迁的村里办公。可一夜之间违建遍地都是,村干部甚至带头建,拆迁组跟农民谈时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到好处的可以多算些。红头文件的规定就是摆设,对一部分人有用,法治呢?公平呢?

其实,我们还在乎叫啥称谓是不是很傻?!中国的道德与法治不仅仅要在学生中进行学习,全社会都要学,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眼睛不能只看天,也要多看看地面,许多该做的事情没做好,那么法律的尊严就无处安放,学科叫啥名称都无关紧要!

在当下,法治是什么?法治该如何真正贯彻?这还远不能止步在我们的课本中、试题中,我们中学课里若还在不厌其烦地教学生如何做选择题、判断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还在纠结于题干与题肢、关键词、答题范围、角度……,我们试问:我们教会学生了什么?我们带过他们一起进行社会调查吗?我们尝试过带学生走进社区去观察与体验了吗?我们真正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与学生们一起去实践了吗?我们的模拟法庭是否真的符合实际法庭的情况?我们的司法部门真正到学校进行相关的法律培训了吗?立法机构真的紧密联系群众了吗?执法部门真的严格执法、执政为民了吗?

我真的希望,中国的法治教育能与现实紧密对接,千万不要让空中楼阁的架子让我们德育工作者来苦苦支撑,因为德育虚假不得!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道德与法治思考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