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墙》看“垮掉的一代”的艺术

2018-09-04 14:08司粉瑜
西部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西方艺术

司粉瑜

摘 要:“垮掉的一代”作为西方战后非常具有代表性文化现象,自美国起一直发展到遍布整个西方世界,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非常具有时代特点和极高艺术造诣的艺术作品,电影《迷墙》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笔者将以本电影为切入点,反观西方“垮掉的一代”的艺术。

关键词:迷墙 垮掉的一代 西方 艺术

电影《迷墙》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上映于1982年,从电影的内容来看,整部电影表现了一个叫平克(Pink)的男孩,幼年时二战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他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始终于着意气消沉的生活,最终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的过程。电影中的情节包括了战争、教育、两性、社会管理、政治等问题,其主人公平克的原型来源于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成员,平克童年的遭遇同罗格·沃特斯相象。罗格是《The Wall》的最主要的创作者,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他在这张专辑中倾注了对父亲的感情,以及失去父亲后的孤独感。平克成年后的生活则基本上是原主唱西德·巴勒特(Syd Barret)的写照。他们的经历,或者说电影中平克的经历在那个时代的西方具有极强的典

型性。

从电影的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点上来看,整部电影的93分钟里没有任何一句台词,电影主要依靠画面以及配乐来组合。电影的画面是混合着真实的影像和利用绘画、泥塑等手段制作的影像,是用不同类型的影像组合而成的。影像之间的衔接多是用跨度较大的蒙太奇,这样的方式一则是用来表现主人公的回忆、幼年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二则也是对主人公当时混乱的生存状态的表现。电影的音乐方面其实都是使用的平克佛洛依德乐队的音乐。

电影给人整体的感受是光怪陆离和动人心魄,电影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上映当时和最初的上映地点,而是在很长时间以及极广大的范围里都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之所以可以给人这样的感受、产生如此深厚的影响,是由于电影导演用以上提到的内容和表现方式的要素来组合成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真实”。

这种真实如今常被以“垮掉的一代”之名而被提及,这一名称原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并不单单指代二战刚刚结束后的那一代,也并不集中在美国一地。这样的潮流其实蔓延在整个西方世界,持续的时间和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了世纪之交。究其原因,是因为刚刚历经了战争的西方世界集体产生了强烈的厌战情绪,但是同时又必须团结起来应对与苏联所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国家想使用强制行动来见识人们的思想,而站在个人的角度而言,却对此非常的反感。美国在战争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欧洲国家在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使那一代人获得了在生活无忧前提下追求自己个性的权利,他们因此抵制这种强硬的文化秩序,他们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反对扼杀人们心灵的力量,他们怀有渴求无序、狂欢状态的浪漫主义情怀。精神的迷茫和对个性的追求还在各国掀起轰动的或政治、或文化的运动,这些都是当时各种群体追求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背景虽然看似是社会隐含的危机,但具体到艺术创作方面,确实难得的自由世界,大批的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在那个时代相继被创作。举例来说:杰克·克鲁亚克写作的“无意识散文”、宣扬即兴创作的爵士乐,以及所谓“抽象表现主义”者的创作等。

同时,战后还有许多其他艺术家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他们反对社会秩序压抑天性和自我表达。例如作曲家和作家约翰·凯奇以及画家罗伯特·罗森堡等。威廉·博罗斯在出版《裸体午餐》之后开始采用布利翁·吉辛的“切碎”技巧写作,这一技巧和凯奇的“机会操作”技巧十分相似。

“垮掉派”文人并不是战后实验性文学创作的唯一实践者。许多其他小流派也参与了这一活动,包括:

“愤怒的青年”是战后出现在英国的一个流派,人们经常将其和“垮掉的一派”互相比较、“黑山诗人”、“旧金山文艺复兴派”可以看作是从“垮掉的一代”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独立的流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对“垮掉的一代”产生了影响。英国18世纪诗人威廉·布莱克对艾伦·金斯堡的影响非常显著,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风格在金斯堡的诗作中也得以体现。杰克·布莱克的小说《必败无疑》对威廉·博罗斯的影响非常显著。法国意识流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作品在“垮掉派”文人中广泛传播,很可能是克鲁亚克卷帙浩荡的自传的灵感来源。

总之,冲突的社会环境似乎让这一代人变得不那么符合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了,但实际上这是人类个体自由所必经的道路,那个时代所产生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电影,也都深刻地影响着之后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蔚康.论“垮掉的一代”美国化禅宗诗学中的身心实践[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6):32-35+111.

[2] 沈姚佳.美国文学垮掉派对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嬉皮风格与波普风格为例[J].大众文艺,2017(21):68-69.

[3] 邵柏圣.论“垮掉的一代”的艺术形象描写——以《在路上》《麦田守望者》为例[J].长城,2014(10):175-176.

[4] 柴琳. “青春残酷”绘画的艺术语境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李培. “垮掉的一代”还是“新崛起”?[N]. 南方日報,2007-10-14(009).

猜你喜欢
西方艺术
纸的艺术
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