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 孙丽霞
[摘 要]身份认同即对自我的认知。在教育领域,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开展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是全面了解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有效途径。该研究通过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重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的途径,使其转化为教育的积极因素,成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认同危机;身份重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08-03
身份认同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身份认同为语言学习领域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研究基础,倡导将个体语言学习者和社会结合起来。教师在语言学习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教师身份认同以及教师发展途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
身份认同源于心理学领域,它是指处于某一群体中的个体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在自己是谁、是做什么的、扮演什么社会角色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行为[1]。身份认同的含义“identity”常被译为“身份”或“身份认同”,“身份”只是客观反映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身份认同”才决定人们采用何种方式来理解和改变世界[2]。它一方面寻求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强调自我的唯一性,即对自我身份产生认同;另一方面,明确自我与他人的联系,强调自我具有社会性。总之,身份认同强调在社会环境下自我与社会达到有机融合。近20年来,外语研究领域在研究教师发展的同时,把教师的职业认同作为单独研究领域。Goodson & Cole认为,教师的身份认同确立在个体和职业的共同基础之上[3]。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认同标准不断提高,如果教师本身对自我价值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教师对自我的认同就会影响到其对职业的认同。
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指英语专业教师对英语、英语教学的信念,以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文化角色的确认和认同,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影响英语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改革的态度[4]。近十多年来,语言学习和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人文社科理论被引入,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引起广泛关注。全国外语类高校博士点也开设了教师发展方向,并涌现出一批研究教师发展的专家和学者。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就开始了对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5]等的探索。在社会各界呼吁英语考试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担心这种改革会影响到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的设置。近几年高校英语专业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英语专业已经被教育部门列为黄牌专业或警示专业,其招生工作将会面临诸多问题。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有焦虑情绪,生存危机感强烈,自我效能感低。同时,英语专业在全国大多数的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类大学中属于边缘学科,在各种项目评审和各类奖项评比中不占任何优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也处于劣势地位。作为一种职业,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危机感将一直存在,并体现在他们的日常教学中。
导致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原因有多种,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及周围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以下几种因素尤为值得关注。
(一)教师专业学术能力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学术能力对其教师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内化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英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更加倾向于将自己在本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和其学生分享,他们在教学中更有自信心,更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良性循环使得这部分教师具有更强烈的教师身份认同感。
(二)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综合评价来自多方面,包含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自我评价是一种有效提高专业水平的激励方法,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行评价包括相互听课、上公开课等一系列活动,教师通过这些活动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等展现出来供同行们研讨。专家评价是指学校或者各院系组织督导专家到教师课堂上进行听课并给予指导。督导专家的建議对授课教师尤其对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专业水平。学生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应成为教师评价中的主要方式。英语专业课程类型的不同影响学生对英语专业教师的评价结果。在实施学生评价标准一段时间以来,我院英语专业教师发现,基础课教师得分较高,高年级专业课教师得分较低。同一教师分别教授低年级基础课和高年级专业课,其得分差异很大。在把学生评价与职称评定和岗位津贴挂钩的形势下,部分教师宁愿放弃高年级专业课的授课任务,其原因不言自明:低年级学生入校时间短,对英语专业接触不多,每一门课程对他们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他们对教师评价较高。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两年学习后,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对教师期待随之提高,加之专业课自身难度增加等原因,学生学习动机不会持续增强,因而会以更高标准评价教师。
(三)学生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授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答疑解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者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对学生人生的影响[6]。英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接触西方思想和文化较多,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往往容易受西方思想影响。如果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能够灵活地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生也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教师,回报学校。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较高的评价会使教师提高教师身份认同感。
(一)建构自我身份
教师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因素对其专业身份认同的建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托马斯( Thomas G) 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对教育变革的情绪反应,与其专业认同、个人认同的关系密切。当面对充满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教育变革时,教师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到他们的风险担当、学习与发展以及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7]。因此,面对英语教育地位在发生改变这一社会趋势时,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社会是发展的,英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积极地面对这种社会变革,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建构自我身份。
(二)建构学习共同体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承受着巨大的科研压力。顾佩娅等研究发现,广大英语教师抱有复杂的科研心态,大多数教师对自己过去5年的论文发表感到不满意、惭愧和有压力。多数教师理解学校的科研规定,也有不少教师指出科研评价的问题[8]。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卓有成效的教师实践学习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充满着集体智慧的凝聚力。教师实践学习共同体是一群具有相同教学科研兴趣的教师自发组成的团体,并得到学校和学院各级组织的认可和支持。他们以教学科研实践为研究目标,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科研观点,分享学术成果,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的教师实践学习共同体能让教师感受到团体的支持和帮助,找到心灵互通之路。
各高校在学院之下都设有教研室、专业课程组之类的组织,笔者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各系部,系部根据专业方向分为几个专业课程组。但这些组织的设立一般是优先考虑管理方便而并非为了发展教师学术能力。因此,课程组和教研室等共同体并没有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目标,这些组织成了传达学校政策和文件指示的场所以及教师们发牢骚的地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往往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真正的梯队。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很难像工科或是理科那样形成真正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不能形成团队,就很难使整个专业有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教师就会产生孤独感,久而久之就影响了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身份认同感。为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学院一级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在所属的专业课程组或教研组范围内形成教学和科研抱团行为。大家定期在组内会议上分享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在申报各种教学和科研项目中发挥集体优势,由老教师、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传帮带新教师、业务能力弱的教师,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文秋芳教授在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英语类专业联席会第四届年会”的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建设跨院系学术共同体的做法。该学术共同体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帮助撰写和发表论文。第二,帮助申请纵向科研项目。第三,以课题为抓手组织大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9]。文教授指出,设立学术共同体不仅要从参与者的基本需求出发,还要把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国家需求结合起来。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在我校属于弱势专业,学校对该专业的教学科研等的支持力度不大,久而久之,教师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投入不多。许多教师认为这种弱势群体的局面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于是就失去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动力。目前我校教师出国访学或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访学的机会并不多,申请国家资助出国留学的机会少,英语专业申请省政府资助出国访学的机会也由于属于学校的弱势专业而丧失。既然教师从外部获取发展的机会渺茫,不同职称结构、不同科研方向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兴趣爱好等自愿组成学术共同体,进行合作研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教师发展和教师身份认同感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多重建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实际上,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是个体能动性与社会情境相互影响的结果,要想获得或追求某种归属感,就必须积极地投入到自身的专业活动中[10]。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首先要尝试从EAP教学向ESP教学转型,通过自我继续教育、群体合作等方式提高专业身份认同感。笔者所在学院的英语专业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翻译和外语教育技术四个方向。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修、攻读学位、国内国际访学等途径进行专业学习和学科拓展,提高应对英语专业新要求的能力,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转变的时代需求。现以我院商务英语教师为例说明之。我院共有4名商务英语教师,2人拥有博士学位,2位青年教师取得经济类学士学位且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这些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且专业基础深厚。这4位教师在科研方面团结合作,成功获批了我院第一个国家级课题以及多项省、校级科研和教研立项,并在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了本研究领域的论文。这几位教师就具备了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香港城市大学Bhatia 教授在第二届商务英语语言学研讨会上也指出,优秀的专业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语言技能、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评价能力四种能力[11]。在我院英语专业教师中,有将近50%的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是在本专业方向缺乏更高造诣,这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认同感不强,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缺乏进取心。在近5年的科研统计中,我院部分教师科研业绩为零。
(四)通过学历教育增强教师学术身份认同感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较小。首先,英语专业博士点在全国范围比较少,且学位点大都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等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他地区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很难从本地获取进修资源。其次,英语专业教师中女教师比例比较大,女教师的家庭和工作双重重担很难使她们能够抽出更多精力来提高学历。再次,英语专业弱势学科的特点使得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没有什么激励措施,本专业已经被边缘化了,无须再考虑如何扭转局面了。这些原因挫伤了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郝彩虹[12]做过调查,几乎所有读博的教师都认为自己人文社科知识的拓展以及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对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因读博得以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和学术圈子,有了反映和回观的机会,对英语的应用价值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体验,从而提升了教师对自己作为英语人的认同感。郝彩虹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经历学位提升后在教师身份认同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自信心得到增强,反映在其教学中就是能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也随之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加强,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驾驭了推動其发展的外部积极因素,摆脱了消极因素的束缚,教育就不再仅仅是职责,而成为一种享受和快乐[13]。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其切身感受到由从事教育工作带来的价值与乐趣。
[1] 寇培宇. 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才智,2012(30):207.
[2] Brown T.& McNamara O. Becoming a Mathematics Teacher: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s [J]. Australian: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1(4):479-480.
[3] 寻阳,郑新民. 十年来中外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14(1):118-126+147.
[4] 寻阳,郑新民.中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2015(2):43-50.
[5] http://www.dzwww.com/2013/gghl/zxbd/.
[6][13] 刘昕,赵志勇,娄国祎.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4(3):77-80.
[7][10]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6):44-47.
[8] 顾佩娅,古海波,陶伟.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4):51-58+83.
[9][11] 孙有中,文秋芳,王立非,等. 准确理解《国标》精神,积极促进教师发展:“《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笔谈[J].外语界,2016(6):9-15+56.
[12] 郝彩虹.大学英语教师职后学历学习与专业认同变化研究[J].外语界,2010(4):84-90+95.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