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芳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成为小学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尽管体育教学在每周课程的数量并不多,可是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多数时间处于运动状态,为此如何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就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67-0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性是基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在体育运动中如果不被体育教师加以关注,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为此建立小学体育安全机制是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对小学体育运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缺乏必要的安全隐患意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健全,对运动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因此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这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才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方面,至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普遍认为这是概率事件,只需要在理念上引起重视即可,于是学校通常把体育安全作为口号,要求每一名体育教师牢记,而真正可以确保运动安全的制度却没有形成。
1.2 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很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只是按照模块化教学,包括体育知识与技能模块、学生练习与训练模块和自由活动模块,对于前两个模块,由于教师参与其中,会及时的发现体育运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但是在学生的自由活动时,教师把时间完整地留给学生,这就缺乏了控制性,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1]。
2 对于小学体育安全机制及策略的建议
2.1 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运动安全
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与运动安全。小学阶段是人的身体全面而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机能不断完善。身体的突增和加速发展,使小学生的骨骼、肌肉、关节、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具有独特的发育特点。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把体育教学内容控制在学生身体发育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过激的运动造成过度的疲劳,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运动安全。
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与运动安全。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喜欢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一旦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了解;同时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比较严重,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证明自己,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可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内驱力,但是在体育学习时,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体育教师要充分的研究学生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危险举动,将安全隐患始终控制在自己的掌握范围之内。
2.2 体育教学内容优化和运动安全
以学生为本,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可以选择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教学内容,而对于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要坚决抵制,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确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小学体育教学可以按照小学的学段来确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简单的体育方法与技巧作为教学目标;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在低年级的目标之上,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完成体育任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把阶段性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
2.3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和运动安全
在体育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检查体育教学中需要使用到的体育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运动场地是否存在障碍物,在运动器材的排列和摆放方面,教师要在器材之间留足充分的空间,防止学生在器材使用时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嚴肃课堂纪律,不允许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出现嬉笑、追逐、散漫、不听教师要求等行为;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训练强度要适度,避免出现过激训练所导致运动负荷的现象。
小学体育教学的前提就是确保学生在运动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为此教师要积极的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安全策略,牢固地树立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安全中得到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华.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分析与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