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杰
【摘要】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与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7天,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综合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9..02
本次选择我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50例参照组与实验组。
参照组患者中最长病程为6年,最短病程3个月,平均年龄(2.6±1.3)年;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68.5±1.3)岁;其中女20例,男30例;实验组患者中最长病程为5.9年,最短病程4个月,平均年龄(2.5±1.3)年;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67.5±1.3)岁;其中女21例,男2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未出现差异,P>0.05,未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压调整、血糖控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细胞、改善脑循环等处理,参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降纤、抗凝、康复训练等常规西医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即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案,具体方法为:中药治疗:予以患者通脉活络汤(药方为全蝎、天麻、僵蚕各10 g,胆南星、钩+藤各12 g,伸筋草、川芎、山楂、枸杞、当归各15 g,丹参20 g),一日一剂,一次两次,水煎服,取汁300 mL,可针对症状随意加减;针灸方法为①头针方法。在患者梗死病灶顶颞后、顶颞前、顶旁、顶部等穴位进针,留针30 min、进针1寸,针对足内翻患者可增加丘墟照海穴,针对吞咽障碍儿科增加风池穴、豁风穴。②常规针刺法主穴为昆仑穴、解析学、足三里穴、合谷穴、阳陵泉穴、手三里穴、环跳穴、曲池穴、外观穴为主,配需以风市穴、阴市穴、后溪穴、悬钟穴、阳池穴;③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为人中穴、三阴交穴、印堂穴、内关穴,配穴以患侧合谷穴、委中穴、风池穴、极泉穴、尺泽穴为主两。
1.3 评定指标
通过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患者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本文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以x±s形式展开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義以P<0.05展开。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7天,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主要与患者脑血液供应障碍有关,该病具备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临床常采用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方法治疗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虽然西医治疗方案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后近期NIHSS评分却差强人意。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具备较高的疗效,本组使用的通脉活络汤具备促进脑髓神机功能恢复的作用,针刺可改善患者脑供血情况,且可有效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利于患者脑神经细胞复苏,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报告显示,中西医合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1-4]。基于此,本次选择我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治疗后7天,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树荣,王贤明,李洪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4):470-473,477.
[2] 姜 超,李 巍,徐中菊,等.基于病症结合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志,2017(16):1959-1962.
[3] 彭华明,谢冠聪,王悦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4):399-400.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