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辉
【摘要】从小学生步入校门以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便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任。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知特点做到熟练掌握,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促使学生可以慢慢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为日后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143-02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看,他们还不够成熟,但是却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他们细心“雕琢”,进而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数学思维属于小学教育任务的基础,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科学使用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体现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尤其要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必要的重视。第二,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应当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勇于质疑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而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第三,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思维方式的特征做到熟练掌握,了解学生思维的开始以及转折点,这些内容才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对策
2.1注意联系沟通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和学生之间保持亲密的交流,这样才能够把所有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连接起来,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系统,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通过将除法与分数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而且分数的性质、比值的性质等相关内容之间都会有较多的相似处,这样教师讲解完这些知识点以后,就可以对各项基本性质进行详细的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可以理清思路,将这些知识点存在的关系有效的联系起来,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具有系统性的数学思维。
2.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在家中做好一个三角形拿到学校,然后在上课期间要求学生可以用相应的教学工具对内角的度数进行测量,并将所测量的度数记录到本子上,接着教师抽选几名同学随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会准确无误的说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个内角的度数呢?显然通过这种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巧妙设计问题
依据相关教学实践可以看到,巧妙的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在构建思维的时候明确目标,当学生开动脑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就会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最小公倍数》这节内容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涵蓋各自特有的质因数,而且还涵盖了共有的质因数呢?由于该知识点在数学教学内容中作为一大难点,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算法,所以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他们为了可以尽快找到答案,其思维也会变得灵敏起来,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诸多的数学知识,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这样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可以独自思考问题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丁亚晶.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6,14(27):87-88.
[2]焦艳. 数学思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J].赤子(上中旬),2015,(06):187.
[3]王雅琴. 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79.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