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如何实施标准护理方案。方法:结合《护理措施分类》分析和改进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案,明确相关的方式和确定分级标准;分析并研究急性白血病有关的分级标准,要采取相应护理方式,找出不合理的护理方法,要有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改进护理方案,明确相关的急性白血病护理方法。结论:通过构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方案,可以提升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护理方案
急性白血病具有发病速度,发病后情况严重的特点,因此这是一种恶性疾病,发病后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研究相关的护理方案,实施功能化和标准化护理,采取相关的护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成员主要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和护士长2名。本次成员共有6名,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9.4±4.2)岁;从事临床治病超过10年,在血液科治疗工作5年以上,全部具有高级职称,且为本院的治疗专家成员。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成3个环节。(1)依据《白血病护理措施》中选取了25条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措施,通过学术检索,收集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护理研究,疏理学术相关的文献,对现有的护理方法进行完善,确定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观察患者的体征状况,主要有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特别关注患者的温度调节功能;(2)进行资料汇总,形成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专家知情书、专家情况表、专家权威认可度和急性白血病的分级护理措施,专家咨询项目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专家讨论后确定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分析当前治疗中不合理的护理方法,结合讨论结合,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3)结合Delphi法对专家实施二次咨询,消除和第1次专家咨询存在的差异性护理方法,采用专业软件如Excel 2010、SPSS 19.0实施数据录入分析,最后明确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标准。
1.3 护理方式
1.3.1 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患者的情绪失控,许多患者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存在不良的心理。许多患者缺少相关的医学知识,社会对于白血病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因此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会有紧张和惊恐的心理,严重时会有行为失控,患者的内心存在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免疫系统,患者的免疫功能會紊乱,癌细胞因此会快速增长,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相反,患者如果有积极的心态,身体的机体免疫力就会增强,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新入院的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病情,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帮助患者消除精神上的痛苦,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耐心疏导患者,给患者创造宣泄的机会,使患者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治疗的信心。此外,要对患者讲解必要康复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升患者的抗挫折能力和康复信心,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困境。
1.3.2 预防感染的护理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药物不仅可以杀死白血病细胞,正常的细胞也因此会受到伤害,患者在化疗期间容易发生骨髓抑制,如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过低时会发生感染,所以在护理中要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依据患者的情况可入住层流室进行观察,要谢绝亲友的探视,消除交叉感染的发生,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工作存在相关性,在结合医嘱,规范标本的获取和送验程度,这有利于分析出病原菌,可以保证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性,在没有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抗生素要采用降阶梯的方式。在日常护理中要实施无菌操作,这是控制保证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此外,在护理中还要为患者创造出洁净和安全的治疗环境,这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骨髓抑制期的重要措施,病室要注重空气的流通,患者要注重个人卫生,特别要防止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1.3.3 症状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时会伴有贫血症状,主要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对正常红细胞的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会导致红细胞发生生成障碍,血红蛋白减少后会引发贫血。在护理中,要注重观察患者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对于贫血患者护理要注意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要注意陪护,以防发生晕倒而产生摔伤,如果血红蛋白过少要进行干预,必要是地输注浓缩红细胞,这种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此外,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因为异常细胞产生恶性增生,血小板数量会降低,患者的凝血系统会发生障碍,由于白血病细胞发生浸润,血管壁的脆性会增加,患者可以发生出血症状,患者会有皮肤轴膜出血,严重时会发生内脏出血或脑出血,这种情况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对于出血严重者要注重保持体位的平稳,配合止血药物的干预。
1.3.4 药物化疗的护理
化疗药物会对血管产生损伤作用,白血病的化疗通常为两年,这期间容易并发静脉炎,所以要防止药物外渗,化疗药物注射时要确保针头完全进入到血管内,才能实现注入。药物完成注射后要使用生理盐水消毒。药物注射完毕后要轻压皮肤以防止药物发生回渗,在输注时如果有化疗药物渗出,要立即停止注射,对局部可以冷敷或局部封闭的方式,切忌使用热敷。一些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吟、6-巯基嘌呤会导致口腔黏膜发生损害,严重时会形成溃疡,患者因此十分痛苦,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所以要防止口腔发生化学性粘膜损害,这也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要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坚持进行刷牙漱口,忌食用辛辣和有刺激性食物,发生溃疡时可以采用氯乙定漱口,若发生真菌感染,漱口要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或者制霉菌素外加生理盐水。白血病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时会发生的骨髓抑制,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发生在化疗后的1-2周内,因此要定期测量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时注射升白针。如果血小板过低时要及时输入血小板,并且要保证卧床休息,并观察皮肤是否发生出血。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发生颅内出血,如果患者有头痛或呕吐、昏迷症状,通常是颅内发生出血,要立即组织抢救,可以采用甘露醇静脉注射,并配合血小板和血浆输注以及使用止血药。另外如果化疗期间发生白血病细胞大量死亡会并发尿酸性肾病,严重时会发生肾衰,所以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服用别嘌醇,以促进尿酸的排出和控制尿酸的合成速度。
2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统计满意度的情况。满意度一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利用SPSS 19.0统计学专用软件完成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采用Xz来实施检验,以P<0.04为差异,内容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及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表示满意,不存在护理纠纷。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发生克隆性病变,克隆后的细胞会失去分化能力,细胞会发生停滞,骨髓和造血组织中存在的白血病细胞会发生弥散性恶性增生,机体器官和组织因此会受到损伤。由于肿瘤细胞会发生恶性增生,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会受到抑制,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容易发生出血和感染。所以要强化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保证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元,肖则娟,李秀美等.急性白血病患者标准护理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04):161-162.
[2]李玉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03):247-248.
[3]方金梅,李翠霞.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6(10):195-196
[4]李平,顾玉娟,张秀美等.基于功能状态的护理方案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04):127-128
[5]方中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河南中医,2016(11):189-190.
[6]牛小凤,赵红梅.内科学(第6版)[M].沁京:科学出版社,2015(10):209-210
[7]方小琴.探讨如何更好的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