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云
比照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比照能让知识变得更直观、鲜明,强化学生阅读学习认识,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让文本阅读更深入。从文本阅读素材来看,语文阅读教学中比照呈现的形式主要包括文内阅读比照呈现、异文阅读比照呈现与课外阅读比照呈现三种形式,教师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因时制宜。
一、文内阅读比照呈现
文内阅读比照呈现是比照呈现中最重要的方式。教师通过精心备教文本,深入挖掘文本资源,抓住文本中的比照点,充分发挥文本的载体作用,让阅读教学更加深入,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多角度比照呈现
文内阅读比照呈现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地比照呈现,以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比照思维,可以是文本字词的比照呈现,文本思想的比照呈现,也可以是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比照呈现。通过比照呈现,能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触摸作品中的形象,领会作者高超精妙的写作技巧等。
如《师说》一文文本字词的比照呈现,从语言词义角度我们可以基于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语言现象进行比照呈现。以“道”一词为例,该词具有思想体系、说、道路、方法等意义,通过比照呈现帮助学生全面把握“道”一词的意义;在词性活用上我们可以将词的原本意义与词的活用意义进行比照呈现,如“耻”一词,原本是羞愧之意,在文本中活用为“以……为耻”,在比照中,学生对“耻”的意义认识更加直观,更加准确全面;从行文方式上也可以进行比照呈现,如“生乎吾前”句与“生乎吾后”句,通过比照呈现,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对举”的行文方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差异化比照呈现
文内阅读比照呈现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在比照呈现时,不能千篇一律,要进行差异化比照呈现,做到因文而异,根据阅读文本的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等进行差异化设计。
如小说的比照呈现,我们要抓住小说的文本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小说《哦,香雪》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照呈现,将香雪与其他姑娘进行比照,从她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其他姑娘群谱中的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们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等。在比照中,香雪的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
二、异文阅读比照呈现
学生通过文内阅读比照呈现训练,阅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备异文阅读比照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比照呈现推向更深层次,开展异文阅读比照呈现,让文本阅读更深入,使阅读教学从语篇阅读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异文阅读比照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點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通过比照呈现导入新课
异文阅读比照呈现可以运用于文本阅读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学文本进行导入,使学生借助熟悉的文本进行学习迁移,从温习旧知识中引入新知识,完成对文本的学习迁移。
仍以《师说》这篇文章为例,“说”是一种文体,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文章,对“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已经获得初步认识。我在导入环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说”这种文体的古文,概括其特点;再将之与本文进行比较,学生对“说”这种文体“笔锋犀利,炜晔而谲诳”的特点了解就更透彻。通过异文比照呈现,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的阅读思维,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发展,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2.基于主题优化比照呈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是一种常见的阅读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主题优化比照呈现,将相同“主题”的文本进行比照呈现,可以是相同点比照呈现,也可以围绕不同点进行比照呈现,从而强化学生对某一类主题文本的阅读体验,掌握某一类主题文本的阅读方法。
如《合欢树》这篇文章着重塑造了“合欢树”这一意象,借“合欢树”这一意象由实入虚,在一点点领悟母亲的爱的过程中“识”得三春晖,从而借助合欢树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之与舒婷的《致橡树》一文进行比照呈现。《致橡树》这篇诗歌着重塑造“橡树”这一意象,并且塑造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其他意象,烘托“橡树”这一意象,作者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作者自主、平等的爱情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这两篇文章都以“树”为题,都借助“树”这一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可以通过比照呈现的方式对两篇文章进行比照。通过比照呈现,学生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一写法的认识就更加深入,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一类文本进行了有效的铺垫与指导。
三、课外阅读比照呈现
课堂阅读教学的完成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的结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起点,课外阅读比照呈现将让阅读教学更有深度。课堂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阅读学习搭建支架;课外阅读则为学生创造了阅读拓展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凭借课堂阅读学习而成长的羽翼日渐丰满、强大。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课堂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实际,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比照呈现,搭建起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桥梁,深化课堂阅读学习。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们可以将之与《珠宝》进行比照。从相同点来分析,两文都是以题目为线索,女主人公都是家境贫寒、年轻貌美、喜欢珠宝。情节跌宕起伏,结尾独具匠心。从不同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不同:玛蒂尔德虽虚荣但诚实、坚强,以劳动弥补了自己的过失;郎丹夫人外表完美无缺,但在物质利益面前,丧失人格和自尊,腐化堕落。路瓦栽始终如一,和妻子共同面对灾难而毫无怨言;郎丹先生在赤贫和暴富面前,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人格崩溃,沦为金钱的奴仆。两文写作手法不同,前者是先抑后扬,后者是先扬后抑,情感态度一褒一贬。比照呈现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让阅读走向深入。
总之,比照呈现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实际与文本实际,进一步提升文本的解读与设计能力。基于比照呈现的视角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活动,打破文本局限与课堂束缚,让学生在比照呈现中走向更宽广的阅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