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于
[摘 要]政治教材每单元都有图表导言,每课都有引言,而综合探究活动课题是单元知识归纳总结的平台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环环相扣、引领思维的单元图表结构,提纲挈领、抛砖引玉的单元导言,逻辑紧密、承上启下的课题引言,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些看似“边角料”的内容,不仅对于教师有效教学,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政治教材;单元图表;单元导言;课题引言;综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54-02
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对书本的内容也自认为了如指掌,但在日常教学和综合复习中也在思考能否对教材再挖掘。于是笔者留意到了经常被忽略的单元图表、单元导言、课题引言和综合探究等内容。经过研读,发现这些一直被认为是“边角料”的内容其实是编者的良苦用心,它们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思想,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内容丰富充实,若能利用好对教与学都是大为有益的。
一、单元图表环环相扣,引领思维
单元图表集中体现了单元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简洁扼要,条理清晰,是整个单元知识的核心,起到了引领思维的作用。如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图表:
通过这个图表学生很明显地认识到这个单元共包含两大主题:一是世界的本质,二是正确地认识世界。
主题一围绕两个概念:物质与意识。揭示了两个关键知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和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阐述了概念间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从方法论角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得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观点。
主题二在主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从唯物论到了认识论。关键知识点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世界,即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方法论角度,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与上升性,所以要追求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
在对哲学综合复习时,教师若能回到图表上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编排脉络,理清层次结构,掌握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导言抛砖引玉,提纲挈领
经济学教材共四个单元的导言都采了用设问的方式来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疑问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经济学。以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为例,导言如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必须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我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应该采取什么经济策略?目前有哪些投资理财方式可供我们选择?”这一连串的疑问无疑极大地激发了高一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活动的兴趣。这正是教材精心安排导言的目的所在。所以教师在备课期间必须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言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利用单元导言引领学生。这些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以后的教学树立良好的开端。在授课期间,教师必须收集一系列的素材,如可以让学生回家先询问父母家庭的投资情况,教师再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整理收集第一手资料。课堂上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引领学生进入主题,既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现实性。
三、课题引言逻辑严密,承上启下
课题的引言突出了课题间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是把握课题间联系的线索。哲学第九课的引言归纳如下: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这段内容说明了前面所学的联系、发展与将要学习的矛盾的关联,语言精准到位,让学生觉得学习矛盾不突兀,非常自然。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这使学生一下子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矛盾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关联到后面一课的辩证否定观,把辩证否定的内在原因纳入矛盾的范畴。这样辩证法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联系、发展、辩证否定观都紧紧围绕在矛盾观点的周围,有效突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改造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一观点和第一课中关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紧密衔接,同时又与认识论中的实践观有机联系在一起,前后照应,学生若能真正体会编委个中深意,那必定对教材的理解能再深一层。再如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其引言如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课题围绕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四种具体方式而展开。而在第一课课题中的基本知识点如下: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是正确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义务;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个基本原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在公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必须牢牢把握参与政治的准则与原则,是准则与原则的具体运用,是体现公民政治素养的基础与标志。的确要理解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建立在对第一课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这种承上启下的引言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四、课题引言开门见山,主题鲜明
在政治生活模块,每一课题的引言都主题鲜明,开门见山。学生只要牢牢把握引言内涵并且在此基础上理解,就能掌握该课题的精华。
如第七课的引言如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各族人民生活在统一、安定、繁荣的大家庭中。我国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段引言明确了三大主题,即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围绕这三个主题,尝试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动案例,使学生全面而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五、综合探究拓展提升,培养能力
每一单元结尾的综合探究活动也是教材编写者精心编排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深入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现实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题为“提升文化竞争力”,用形象而具体的数据把中国与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进行对比,很自然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迫在眉睫。
在哲学教材的综合探究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理论剖析;2.探究路径参考;3.探究活动目标;4.探究活动建议。从组织结构来看,综合探究的设置极具思想性、情感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理论剖析设置与单元开始时呈现的单元图表遥相呼应,既是图表内容的深化,又是探究活動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无疑是很好的理论依据。综合探究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实际、面向学生发展的未来,对于学生极具亲近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可以比较正确地了解社会,自觉用政治基本知识与原理分析社会与认识社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材料呈现问题的论证解答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使学生从亲身实践中去感知、理解,把外在的理论知识、情感态度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信仰与信念,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在看来政治教材是字字珠玑,单元图表、单元导言、课题引言与综合探究这些看似“边角料”的内容其实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及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若能给予充分的重视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师的成功不只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将知识传授给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进行“研究型”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吃的是良心饭,必须始终以“勤”字当头,在新课程标准下,要除浮气、洗匠气、提底气、增学气,还要多思考、多总结、多创新,多角度地对书本素材进行挖掘提炼,这样课堂才能高效,才能受到学生欢迎、家长认可,教师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而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