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英
(漳州市龙文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而“历史解释”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史料证据和历史理解为支撑和基础的,是认识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的主要体现”。[1]具体到考试中,开放题主要就是让学生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但很多学生对开放题无从下笔,不知所措。SOLO分类评价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SOLO的英文原文是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学界将其翻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也是PISA测试的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水平层次,这个特点与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有相似性,那么二者如何关联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梳理成文,以求教方家。
人民版教材在《蒸汽的力量》最后一个子目《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中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通过阅读,学生概括出教材的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后,国际交流更加密切,交通运输业更加快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这些分别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重要保障。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解读教材信息,学生发现教材的叙述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观点不明确。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阶段特征,教材叙述中用了三个词,即“孕育”“成熟”和“形成”,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明确的,内涵界定不够清晰。为此,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常见的历史观点,即工业革命促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逻辑不清晰。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重要保障这些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联,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容易感知和判断,但是难以进一步分析,也就无从改进。那究竟该如何分析呢?“‘分析’要用知识或者理论作为检验、验证和修正某一历史结论的理由”。[2]SOLO分类评价理论可以提供分析的角度和切入点。
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整理如下(见表1):
表1
参照SOLO分类评价理论,学生很容易判断教材的历史解释属于多点结构层次。处于该层次的历史解释素材之间相对孤立,内在联系未能有效建立。这就指引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世界市场包括哪些要素;要素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这些要素在工业革命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有什么关联。解决以上问题将引领学生进阶到关联结构层次。
基于对问题比较清晰的认识,以时空观念和史料证据为支撑,学生可以初步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有的学生建构了以下表格(见表2):
表2
该表格能将多重要素有机结合,属于关联结构层次。表格中的对比项目从有形到无形,由表及里,思路清晰。该表格呈现了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市场各要素的变化,相对于教材的历史解释,观点更加明确,逻辑更加严密,表述更加清晰,但未能进一步深化问题。
抽象拓展层次要求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深化问题、解决问题并加以抽象和概括。有的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了分析的角度,即“世界市场”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该个案的分析思路可以推广到更多的领域。除了深化对“世界市场”变化的解释,还要深化其阶段特征,即“初步形成”的解释。基于以上认识,学生作出这样的论述:19世纪中后期,主要贸易对象由手工业制成品、农副产品变为机器生产制成品及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贸易额也实现了飞跃,世界市场的内涵日益丰富。同时,亚非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外延不断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极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自由贸易政策助推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成就了其“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但由于此时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国家屈指可数,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国际金融资本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世界市场也未形成统一的规则与制度,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可见,参照SOLO理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历史解释的水平。
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SOLO分类评价理论层次分明,描述简洁、清晰、透彻,极具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参照SOLO理论,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参照SOLO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诊断教材的内部思维,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如何使学生接受教材内部的思维关系,同时又能调动自身的思维活动把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这又是一种思维关系,姑且称之为教材外部的思维关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第二种思维关系,而不仅仅是让他们记住第一种思维关系。”[3]
传统教学中,学生背教材而非用教材,这不仅束缚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微观上,学生可以就具体问题评析教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宏观上,学生可以参照理论逐步整合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SOLO理论中,前三个层次注重基础知识的量变,后两个层次注重思维质变。学生要利用教材夯实基础,学会梳理知识线索,理清历史脉络,在思考教材内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继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课背书做题,被动学习,被动思考,表达能力缺乏训练。参照SOLO分类评价理论,学生要强化文字表述,多说更要多写。书写出来再参照SOLO理论,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具体做法有:第一,纵向对比学生不同时段的答题情况;第二,横向对比学生之间的答题情况。要学会思考,先要知道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只有发现自己思考的局限与不足,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提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不能把握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难以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无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那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书写出来,就呈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通过清晰的参照系,学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没有参照系,不经试错,学生难以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