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衔接思考

2018-09-04 06:28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福建省改革学校

吴 云

(云霄第一中学,福建 云霄 363300)

近来,福建省多次组织校长等人员到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高考实验地区的实践经验;2018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在龙岩古田举办了“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与会者各抒己见,为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出谋献策。一系列举措如紧锣密鼓,催人奋进。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面对2018年秋季即将进入的高考综合改革,许多适应性问题有待解决。

一、制度建设层面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课程改革从1978年开始,分为起步阶段(1978年~1985年)、拓展阶段(1985年~1993年)、深化阶段(1994年~2000年)、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课程变革的层次主要有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组织、课程权责、课程观念等,每次改革都会涉及学校制度重建。而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不仅仅是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更重要是课程实施的变革(如选课走班)引发了学校制度建设层面深层次的变革,这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我省教育工作者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综合改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好的制度是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和推进关键在新的制度重建和实施。如原来教务处、政治处、总务处、教研室等处室的职能比较单一,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对学校管理制度重新设计,强化学校各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和要求,着力建设立体而有生命的课程、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取消原有处室建制,转而成立课程发展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学生营运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等,制定各中心管理制度和职责,使各中心职能更多元,更综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中心的成立,并非是名称说法的改变,而是意味着一种新课程观、教师发展观和学生观的实施。

为配合“选课走班制”“跨年段走班”和“生涯规划”的实施与开展,教师的管理职能和育人功能凸显出来,“导师制”“学长制”“学部制”应运而生,通过教师与一个或多个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学长与学弟学妹组团“结对”,影响、帮助和带动他们健康成长,实现学生自治和抱团进取的示范作用。

二、选课走班层面

选课走班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核心要素,其实施顺利与否关乎高考综合改革的成败,尽管上海、浙江的经验给福建省提供了很好借鉴,但也不能照搬,要创设有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以下是笔者所在学校2016级、2017级学生模拟选课走班情况:

云霄一中新高考“6选3”模拟统计表

从摸拟选课情况看,20种组合均有学生选,最多组合占20.68%,最少组合仅占0.52%;高于10%的组合,高二年4种,高一年2种。说明学生对选课走班的认识不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还很盲目,需要教育者加以指导和帮助。此外,这种分散型选课,给走班管理、师资配备、硬件配置带来不少的挑战,如何避免“套餐”式编班排课或强制学生选课,稳妥地开展分层走班、分类教学,是教育管理者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生涯规划层面

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选择与公平”,最大亮点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拥有选择权,学会选择,对选择负责,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如何落地,对我省学校和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命题,也是亟待破解的课题。尽管上海大同中学、杭州二中等名校都有成功典范,但笔者认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地应与学校常规管理和课程教学相融合,点面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个层面。首先,学生可通过课程修习,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寻找职业发展通道,在“6选3”选择中选准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其次,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化活动或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直接体验;第三,可通过校友返校、专业人员讲座、家长授课等形式获得间接体验;第四,可设立导师制等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对人生进行规划;第五,条件好的学校,可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从专业性角度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涯规划教育落地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培训;(2)学生的内化与提升问题;(3)关注城乡学生的差异化。教育主管部门要拓展教师培训的渠道,帮助解决农村中学资源紧缺问题,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四、政策支撑层面

高考综合改革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其落地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关键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的保驾护航,期待福建省配套政策尽快出台。

1.编制问题。目前,福建省高中学校师生比1:12.5,满足不了选课走班的需求。选课走班后,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外,还得挤出大量时间参与学生生涯规划等工作,多次考试也增加了考试学科教师的负担;而且,许多学校出现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尤其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科目的选课走班教学,教师人数和专业门类严重欠缺。

2.经费问题。上海、浙江是经济发达省份,区域发展平衡,经费支撑不成问题。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资源相差较大,县级及以下中学硬件缺口较大,许多学校无法支撑选课走班的需求。

3.技术问题。高考综合改革中录取最大亮点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暂不说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及高校录取实际使用价值,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入使用、选课走班排课系统、教师管理及综合评价等平台,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技术支撑,加强智慧校园的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精准管理,实现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4.等级赋分问题。上海、浙江在2017年在高考实践中“等级赋分”引发了不少的思考和争议,福建省在高考实践中如何避开功利化选课及等级临界点赋分引发新的不公平等问题,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5.硬件设施问题。选课走班的实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教室的严重不足,带之而来的“6选3”的20种选课模式的无法实施,倒逼学校只能减少选课模式,有违选课走班的初衷——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6.职称问题。2007年因教师职称聘任政策性调整,至今福建省大部分学校出现了一定数量教师职称已评未聘现象,高级教师未聘教师年龄在40-50岁间,一级教师未聘教师的年龄35岁左右。尽管校长会努力争取县级政府支持,解决少部分聘任职数,毕竟也是杯水车薪。这部分教师是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中坚力量,希望省级职能部门能从政策层面破解这一难题,让教师全身心投入高考综合改革中,为福建省教育改革扬帆破浪。

猜你喜欢
福建省改革学校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改革之路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改革备忘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