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8-09-04 06:08
关键词:领悟残疾残疾人

李 祚 山 齐 卉

(重庆师范大学 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一、问题提出

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占我国总人口的6.34%[1]。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缺陷,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受限,往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人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健全人与残疾人的对比,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整体较低[2];成年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尤其是多重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令人十分担忧[3];社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低于普通人群[4]。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中,周围环境对残疾人的支持与帮扶,即社会支持,是影响残疾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以及真实存在的,由他人提供工具性或者表达性的支持,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减少疾病有重要作用[5]。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主观支持又称为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自身被外界支持程度的主观感受与评价[6],也就是从主观方面来评价自己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个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直接对目标感、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产生积极的效应,以此而产生主观幸福感[7]。也有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是正向相关[8]。因此,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起积极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越大,人们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就随之增多。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呈正相关,即高的社会支持会带来更多积极正向的情绪[9],进一步说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并且两者密切联系。有关学优生、学困生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总分越高,获得支持越多,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0],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存在正向相关[12]。由此可见,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学界对残疾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有研究结果表明残疾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以及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13],表明主观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14]。由此,可以假设残疾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且以往研究中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从有无症状的角度来间接推测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与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不一致的。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健康的关注点从心理问题转向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技能为出发点,倡导采用积极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15],相对于以往负性的关注点的研究,积极健康的关注更有益于残疾人展现出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研究理应转变,从积极的心理及情绪状态着手,更有利于残疾人的身心康复[16]。党的十九大中报告中谈到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仅能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培育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好生活需要”由“物质需要与心理需要”共同构成。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者通过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了解残疾人心理感受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真正从残疾人的心理需要出发,指导和改善残疾人个体、群体、社会的行为,有效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于这一背景,本研究一方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改变以往从有无症状的负面的角度来推测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更有利于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克服以往在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取样以方便的肢残人群和学校群体为主的取样局限性,扩大取样范围,增加残疾人的类型和等级,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推广性和代表性,同时为推动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贵州、重庆、山东、河北、广州、河南以及陕西等省市进行问卷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431份。其中有效被试中男性256人(59.4%),女性175人(40.6%);城市居民151(35.0%),农村280名(65.0%),先天残疾205名(47.6%),后天致残226名(52.4%);残疾类别:视力残疾61名(14.2%),听力语言残疾236名(54.8%),智力残疾19名(4.4%),肢体残疾98名(22.7%),精神残疾17名(3.9%);残疾等级:一级176名(40.8%),二级126名(29.2%),三级88名(20.4%),四级41名(9.5%);婚姻状况:未婚274名(63.6%),已婚有配偶116名(26.9%),离婚22名(5.1%),丧偶19名(4.4%)。

(二)调查工具

1.姜乾金根据Zimet等人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修订版[17]。它由家人支持、朋友支持以及重要他人支持三个分量表组成,每个量表有4个条目,共包含12个条目,采用Likert七点计分,从1到7分别表示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本研究中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数处于0.724~0.817间(朋友支持0.724、家庭支持0.806、重要他人支持0.817)。

2.李祚山编制的《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18]。该量表由人际和谐与社会适应、积极自我概念、幸福感体验、爱情婚姻满意度以及乐于工作五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有13、8、6、5、3个条目,共3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5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数处于0.751~0.864间(乐于工作0.751、爱情婚姻满意度0.776、幸福感体验0.802、积极自我概念0.816、人际和谐与社会适应0.864)。

(三)调查方法

将两个量表装订为成套问卷,采用纸笔施测,由专业人员指导完成该问卷,问卷填写均无时间限制,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测试结束后统一回收问卷。采用SPSS19.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残疾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性结果

在心理健康得分上,残疾人的总均分表现为均值3.24、标准差0.62,其中各因子的均值为3.19~3.36、标准差0.62~0.91。在领悟社会支持的总均分上,残疾人的分数为均值4.55、标准差1.02,其中各因子的均值为4.46~4.69、标准差为1.07~1.18。结果表明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残疾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的描述性分析

(二)残疾人心理健康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残疾人心理健康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通过采用t检验、F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从性别上看,男、女性残疾人在两个量表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残疾类型上看,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在残疾人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从婚姻状况上看,未婚残疾人以及已有配偶的残疾人在残疾人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离婚的残疾人。从残疾等级上看,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残疾人在心理健康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等级的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残疾人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二级、三级残疾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残疾人心理健康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

(三)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79~0.611之间。其中,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系数最高,领悟社会支持中的乐于工作与心理健康中的乐于工作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的相关(r)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针对以上防雷措施,小区将选用HY5WS型避雷器,特点是小巧轻便、机械强度高、便于安装和检修,适合在开关柜和箱变中使用。

(四)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逐步法进行回归分析[19],以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重要他人支持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3个预测变量可解释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37.6%的变异量,其中重要他人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力最大,其解释量为32.7%,其余依次为朋友支持、家庭支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逐回归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在领悟社会支持中,从均值上来看,家庭支持力度是最大的,说明目前家庭支持帮助在社会支持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心理健康方面,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所得到的结果较之前的研究而言要好得多,残疾人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来应对生活中的困扰,所以残疾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环境也是需要得到肯定的。

从性别上看,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男女平等政策的彻底实施和长期渗透[20],性别差异逐渐弱化。总体而言,女性从过去的闭不出户到如今能撑起半边天,政治经济地位都有所上升,歧视女性的现象也逐渐消失。从残疾类型上看,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程度高于视力障碍残疾人、智力障碍残疾人。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而言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界,获得更多的感官信息[21],他们可以通过手语进行交流,感受整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可以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的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予该群体更大的心理支持与鼓励。视力障碍与智力障碍的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缺陷,绝大多数需要他人的照料,自己无法独立地生活,常常会产生无助感;同时由于国内无障碍基础设施不完善,残疾人的活动范围受限,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从婚姻状况上看,未婚、已婚有配偶的残疾人比离婚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高。家庭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缺乏亲密的关系和家人的关怀,残疾人更易产生孤独无助感[22]。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人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而朝夕相处的配偶以及亲人是该群体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家人的支持鼓励促使残疾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从残疾等级上看,三级残疾者在心理健康的得分低于一级、二级、四级残疾者,可能因为三级残疾者自身存在一定缺陷,但是仍然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面对更多生活环境的压力。在领悟社会支持中,一级残疾者的得分远远高于二级、三级、四级残疾者。一级残疾等级最严重,因此,无论从社会还是家庭的角度而言,他们给予残疾等级为一级的残疾人的客观支持较多,进而残疾人领悟社会支持会相应增加。

本研究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23]。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维度中的人际和谐与自我适应、幸福感体验、爱情婚姻满意度的相关性高,与乐于工作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领悟社会支持是来自家庭、朋友、重要他人的支持,这些支持都能够有效地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家庭支持不仅仅指原生家庭的支持,也包括自身组建的核心家庭,伴侣的支持会提高个体对爱情婚姻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给予残疾人的帮助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上的支持较少,残疾人在工作中需要更为专业的建议与职业类心理支持。很多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敏感,不愿意走向工作岗位,选择在家待业,这一部分残疾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能够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4],但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不同。重要他人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支持与朋友支持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领悟社会支持本质上即主观社会支持,残疾人对于主观支持的评价是基于该支持是否能够真正走进其内心深处,重要他人会受到残疾人的尊重、理解、信任,也就是只有当外界的社会支持可以作为心理现实走入其主观世界,才能真正发生维护作用[25]。虽然家庭与朋友是残疾人最亲密的陪伴者,但如果残疾人对其家人、朋友不认可,他们的支持作用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五、建议与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在心理健康中人际和谐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系数最高,相对而言,乐于工作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较低。残疾人群体解决自身心理困扰的方式大多是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求助,周围人的回应较为重要。十九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新增“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两点,促进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补充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心理服务体系,作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

尽管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先后颁布了《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和《残疾人就业扶助办法》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在宏观上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条件。但残疾人就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残疾人就业率低,稳定性差,就业范围较窄。这其中与残疾人的就业心态没能很好地调整和疏导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方面残疾人可能对党和政府给予的就业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领悟支持不够充分有关;另一方面没能很好地克服就业中存在的自卑、偏执和多疑等心理障碍,必然影响到残疾人形成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也不利于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因此,建立残疾人的就业心理服务体系,开展残疾人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可以作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具体来说,可以建立残疾人社区心理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能力评估、职业定位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消除就业过程中的盲目、焦虑、自卑、逃避心理;加强心理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残疾人提升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就业技能等。如辅导残疾人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主动适应环境,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择业和就业的技能,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

(二)积极有效地推进残疾人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完善构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并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关心残疾人心理健康,致力于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具体要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应重视残疾人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协同地方残联设立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以及相关基础设备;其次,社区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借助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促进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加大残疾人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增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

六、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为:(1)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2)不同残疾类型、残疾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残疾人在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残疾人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领悟残疾残疾人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