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井
近日,国务院安委办在通报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时指出,2018年上半年,建筑业事故总量持续保持在高位。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752人,同比分别上升7.8%和1.4%,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2016年起连续“双上升”。
通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9个省份发生2起及以上较大事故,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领域的较大事故占比最大。高处坠落和坍塌是建筑业事故主要类型,在一般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占全部事故总数的48.2%;在较大事故中,坍塌事故起数占总数的45.1%。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工程施工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参建实体多、工艺方法复杂、现场要素多、人员流动大、露天高空作业多等特点,不同于以生产流水线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管理难度非常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执行力较差,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建筑施工现场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更是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员工遵章守纪意识薄弱;高危作业、特殊作业等重要环节风险辨识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都是造成我国建筑业大而不强,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多次发文要求督促工程各方参建主体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特别要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当前,我国建筑业规模庞大,在建工程数量持续保持在高位,行业各相关方更要筑牢安全红线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将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相关信息采集并整合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形成一个虚拟的、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使施工作业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制状态,从而大幅提升施工全过程管控的有效性,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