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万晓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新要求。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的新战略,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在线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丰富的网联化,各行各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深刻变革。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企业都在谋划未来发展大计,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集体选择。面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及制造业、消费领域的数字嬗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进行产业变革,利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是必然选择。
过去的一年对于建筑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行业继续深化改革,建筑业发展生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简政放权、四库一平台、建筑业资质动态大核查等等各项政策对建筑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产值上看,2017年我国建筑业产值21.3954万亿元,增长了10.5%,在GDP中占比6.73%,居于第四位。从行业规模看,2017年我国建筑领域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近9万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600多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3万多家,监理近8千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7千多家,造价企业7千多家。从业人员达5千多万。
然而建筑行业整体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发展方式粗放,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建筑工地脏、乱、差,对周边环境较大影响,政府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信用配套机制进展缓慢,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人技能偏低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开始在政府监管、招投标管理、工程组织方式、建筑用工制度、建造模式变革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建筑业唯有将数字化作为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改变企业全流程的升级,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建立,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远远低于其他传统行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价值链的分散化和每个项目的独特性,这些因素拖累了生产率,导致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处于从属地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为 0.03%,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 0.3%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高达10倍左右。基于我国建筑业现有的庞大体量测算,信息化率每提升 0.1%个百分点就将带来近200亿的增量市场,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佐民认为,未来工程建设的核心能力不会再是构件或材料的制造与施工,而是虚拟设计与建造能力、数字化集成管理与交付能力、数字化平台支撑能力,生产力的发展将改变生产关系(组织模式),资源的配置从效率到效益、商务、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最终用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交互、交付与积累,实现管理赋能、技术赋能、数据赋能。
数字化是发展方向,未来各个产业都要进行平台化、互联网化、数字化的改造,建筑业也要基于BIM技术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将以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建筑产业深入融合,通过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建筑业进行全链条的改造升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逐渐从项目的数字化,发展为企业信息化,乃至重构建筑产业生态,实现数字化平台的全面搭建。相信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将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