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刘军
刘军,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山东省轻工业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淄博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高级内画师、山东省首届玻璃琉璃大师、山东省首届内画大师,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内画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博山陶瓷琉璃研究院研究员、淄博市校外艺术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淄博职业学院陶瓷琉璃专业带头人。
刘军擅长鼻烟壶内画艺术创作,在多年的内画研究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继承传统内画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绘画特有的“线”的表现形式大胆创新,结合西方绘画元素和各种不同质地的绘画材料在瓶内倒画,侧画、微画和进行大型瓶绘制,力求在绘画内容、线条运用上做到刚柔并济,虚实相映,使水墨运用达到意境的和谐变化。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改进了传统的生产技术问题,克服了内画磨砂面粗细不一的缺陷,大胆使用创新材料、新工艺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军在内画山水作品《山峰出奇云》中根据内画瓶自身造型选用全景构图形式,画面以山为主展开造型,山与山相连,景与景相接,先后关系处理融洽,画面景象一气呵成。线条运用中国画的线描手法勾线,但很少单纯的用中国传统手法进行创作,将现代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融为一体进行创作。打破传统山水画中皴的手法,多种皴法灵活运用,加入西方速写技法,前期铺色时在大的色调中以冷色调为主,暖色为辅的对比色进行着色。后期加入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元素,在大的色调中提炼出青绿色,上色运用明暗方式进行处理,山与山加入环境色处理手法,整幅作品注重整体色调的表现,在环境色相互影响的元素中色与色之间内在呼应,互相影响,又形成微妙的色彩对比。
刘军内画作品《孔子系列》总结了孔子一生经典故事,对孔子的思想和人生进行了一个总结。表现手法运用传统的中国画工笔手法进行创作,色彩上以浅灰色调为主,大量使用环境色表现技法和中国传统色彩,并借鉴元宋作品色彩元素和对比关系,画面色彩以“雅”为主展开创作,人物之间用环境色的使用加深了之间的联系,给观众以清新、淡雅的视觉感受。
刘军的内画花鸟作品运用透视原理的构图形式,以表现形体结构为主展开造型创作。加入西方素描的立体绘画手法,色彩上融入西方环境色色彩规律。内画《牡丹》创作在处理手法上以薄色晕染,分层表现,打破传统勾线填色的手法,借鉴墨骨表现技法,通过留白和晕染线条周边的色彩将线表现出来,即画面中的细线不直接勾勒填色,而是用表现线周边的色彩,用色彩把线条留白,留白处即形成线,再在留白处用水色覆盖,形成细线,最后用油色统染,画面线条微妙而统一。在玻璃上用色彩表现时油水色结合,水色打底,细节时用水色处理,先画出亮部,在亮部上加入暗部,后期加入油色,利用水色和油色之间油水不相容的特点进行处理,使色彩之间产生微妙的前后对比,水色作为底色,而油色的覆盖使色彩变化微妙。
刘军的内画山水构图严谨,创作表现手法打破传统灵活多变。在表现山水画中的树先分析其生长规律,使用勾线和皴的不同表现手法并融入大量素描因素,分析光源,五大调子、立体关系、解剖等知识进行写生。例如杨树的生长规律是喜光因此直线生长,而槐树断枝多,同是针叶松在山下和山上的生长是不同的,山下的松枝粗壮,山上因风吹缺水和严寒等环境因素生长细小,这些不同的生长特点,刘军在山水画作品中对这些细微的变化通过观察写生整理成素材,再在创作中加入不同的表现技法进行高度的艺术提炼,并加入娴熟的山水技法,这使刘军的内画山水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面既灵动又富有微妙的变化。
刘军正常使用水晶鼻烟壶和琉璃鼻烟壶进行艺术创作,为了更好的将琉璃和内画结合,刘军多次与琉璃艺术大师合作研究,先根据预先构思的色彩和机理效果在琉璃鼻烟壶中制作出来,再根据琉璃中形成的视觉机理效果进行内画构思和造型,最终创作的内画作品与琉璃鼻烟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浑然天成的视觉艺术效果。
刘军的内画创作涉及范围广泛,题材丰富,造型严谨,色彩淡雅,这与他平时的写生练习分不开。他在创作中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根据在生活中对物象的观察、写生整理成素材,例如画人时从熟悉的人物性格、动态、生长环境等开始研究,进行大量的动态速写,在纸上根據写生素材进行构图,色彩设计和技法实践等一系列构思,再从纸上移入鼻烟壶内画之中,因此他的作品存在着真实的生活气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他在鼻烟壶中直接构图和造型,上色时打破传统勾勒填色的手法,将现代工笔重彩的不同技法运用到鼻烟壶艺术创作中,使每件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并成为饶有兴趣的看点,增加了鼻烟壶内画艺术神秘的视觉效果。
赏析刘军的艺术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名内画大师对鼻烟壶艺术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艺术创作精神,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完成均包含着他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创作理念。他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坚守着鼻烟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刘军以鼻烟壶艺术创作的形式不断地弘扬着中国灿烂的艺术文化,向民族和世界宣扬着中国这一古老而悠久的艺术专业,并将这门艺术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