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峰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经济由高速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经济阵痛期也随之出现。相比起十三五前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三五期间后,放缓的经济增速,让银行业回收贷款的速度也变得慢了下来。并且,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许多进出口企业的利润下滑较多,多项市场经济数据也逊于预期。在较为不利的形势之下,银行业如何化解自己手中的不良贷款,就成为了自身资本周转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化解问题
一、绪论
1.研究背景。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18年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9%,较一季度末上升了0.15个百分点(注:对比口径略有差异),而2016年和2017年整体银行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在1.74%左右。
在此之前,市场的目光更多聚焦于债券违约,据目前央行对外披露截至5月的债券违约率为0.39%,上升明显。。2018年债券边际违约率(注:边际违约率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通常为1年,新发生违约的主体数量占期初有效主体数量的比例)达0.59%,较2017年翻了一倍还多。
目前,商业银行的真实不良资产规模有多少,我们还无从判断。银行近一年来投向国企的贷款较多,但国有企业贷款数额相对较大,一旦发生违约,将严重拖累银行资金周转。同时,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上升,不良贷款的出现也随之增多。所以,解决不良贷款,是维持银行自身生存与国家金融环境稳定的重要一环。
2.研究意义。不良贷款这一经营指标不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而且对一国经济的稳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对不良贷款的研究有助于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其次,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的加快,存贷利差作为商业银行重要收入来源的时代必将被替代,业务的创新将是商业银行必然的选择,不良贷款局面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改革道路的平坦与否;最后,化解不良贷款问题,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關数据与情况说明
1.商业银行不良率迅速走高后保持平稳。从整体上看,自201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增加,不良贷款余额不断攀升,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但从近期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态势有所趋缓。
具体而言,2012年底至2016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双升走势。2016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接近1.5万亿,是2012年的3倍,不良率也由0.95%上升至1.76%,上升了0.8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014年一季度的2.5%上升至2016年三季度的4.1%,上升了1.6个百分点,带动潜在不良率(不良率+关注类贷款占比)从3.54%上升至5.86%。此后,2016年四季度至2017年三季度末,虽然在规模效应带动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至1.67万亿,但不良贷款率连续四个季度维持在1.74%的稳定水平,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回落,2017年三季度末为3.56%,较2016年三季度末4.1%的高点回落了0.5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开始企稳。
2.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不良贷款的主要集中行业。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二者合计占据不良贷款总额比例超过60%。2017年二季度末,制造业不良贷款为5268亿元,占比约为32%;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为4719亿元,占比约为29%。2017年二季度末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分别占各项贷款的14.3%和10.6%,较其他类型企业来说占比较大。此外,不良率偏高也是导致不良贷款集中在这两个行业的关键原因。2017年二季度末,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为4.74%,为各行业最高,关注类贷款占比7.15%;制造业不良率为3.93%,在各行业中排名第四,关注类贷款占比为9.04%。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1.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与银行业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而在当前的经济转型阵痛期,市场情况的不稳定使企业偿还债务能力下降,这也使得银行回收贷款的工作变得比以往难度更大。
2.政府不合理的干预。改革开放后,为加快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脚步,银行的大多数资金多被用于财政性建设。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务于大局,根据国家意愿来发放贷款,并要求银行接受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又要求企业和银行要对市场开放,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可见,银行业自主选择受到了政府不合理干预的影响,导致不良贷款增多。
3.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银行内部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一是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在发放贷款、管理贷款、收回贷款方面相互脱节,没有完善的制约系统;二是审批贷款规定松懈。商业银行形成了某些人情贷款,导致发放以后管理和催收积极性不高,最终形成不良贷款。
四、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
1.关注宏观经济变动,完善预警机制。只有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们追求利益的步伐一致,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银行根据经济状况,对贷款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估计贷款风险不再过度依赖于企业过去的成就和最近的财务状况,也应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降低风险,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
2.减少行政干预,创造信用社会。面对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率,仅靠银行本身是难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政府正确认识社会信用危机和不良贷款造成的经济危害,将不良贷款难题纳入日常工作去解决,与银行合作,减少行政干预。同时,政府宣传部门也要呼吁公众提高信用意识,创造信用社会。
3.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危机隔离和应急预案,不仅要对不法集资、高利贷等方面的风险有严格的防控措施,对有潜在风险的企业或交易也要进行抽查,做好动态风险追踪,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风险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