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霖
摘 要:对于日本人的名字,我一直存在着两个误解。小时候,由于一位阿姨的四字名不同于中国人常用的三字名或二字名,而被身边人戏称为日本人的名字。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日本人的名字一定是四个字。直到长大后,我开始接触到了“柏原崇”、“坂口健太郎”这样的名字,对于四字名的误解才得以消除。但是在接触日本明星的同时,我发现就算我不懂日语,也能用中文读出每个明星的名字,这时我又“理所应当”的认为日本人的名字都是由汉语组成。本文将从日本人的姓、日本人的名以及他们起名字时的思路来剖析日本人起名字的学问。
关键词:氏姓制度 姓的来源 人名用汉字表
一、日本人的姓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在这时,只有贵族有姓有名。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則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 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也即“名字带刀”。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一些中国人觉得奇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日本人口仅1.27亿,但是姓却有十几万个,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而中国人口高达13.75亿,但是却只有4100个姓。可见,日本人在“姓”的丰富性上要略胜一筹。但是在取“名”上,日本法律对于人名汉字的限定使得日本人在取名时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用生僻字,限制了日本人“名”的丰富性。
二、日本人的名
有人说,起怪名是对平凡的报复。日本三大随笔之一的《徒然草》里有这样的话:“起名用不常见的字没什么好处。凡事追求珍奇,喜好另类,大都是没有教养的人所为。”
在汉字上,日本使用汉字以康熙字典为准,康熙以后的中国他们就有点瞧不起了。日本战败后,归罪于汉字,对汉字的使用大加限制。2010年修正颁布《常用汉字表》和《人名用汉字表》,字数为2136字。所以,日本人取名字时只能在其中选,超出范围的,户籍不予登记。日本女演员土屋太凤,其母亲在怀孕时梦见有婴儿坐在云中,旁有一张纸条上书“二月三日生一女婴名曰太凰”,而她真的是2月3日出生,因此准备给她取名为“太凰”,但是“凰”不是人名汉字,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太凤”。
在性别上,汉字的选择也是约定俗成的。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 11位的就叫“余一郎”。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女子结婚后要改用夫姓,但是日本的两个邻国,也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韩国却没有这样习俗。相反,却是一些西方国家有着这样的传统。
在发音上,日本的人名相对于其他国家最大的特点是音形分离,也就是说发音和汉字不是一一对应的。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三、起名字的思路
名字的字数要与姓氏的字数保持平衡感,“前多后少,后少前多”。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近90%),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姓一字姓的人会尽量避免起一字的名字。
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在取名时习惯避讳家长,长辈用过的字甚至同音字都不会使用,而日本人却恰好相反,取名时取父辈名字中的字具有传承感。例如平安时代显赫一时的河内源氏家族和伊势平氏家族,前者传“義”字,后者传“盛”。这个传下来的字就叫做“通字”。
日本人起名字还很随大流,会因为一些社会事件或体育届名人而出现某些名字或汉字被广泛采用。
姓传承历史,名则投射当代。名字虽然只是一个标签,但它却无处不在,在历史的进程中积蓄精华,在当代社会积累丰富。名字不只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个民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