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8-09-03 07:57雷杏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业互联网高职

雷杏

【摘 要】本文分析互聯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通融资渠道,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难题,建立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组织,提高创业政策利用率等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 创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80-02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正对生产、消费、思维模式乃至每个人都发生着冲击,而“互联网+”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浪潮,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校应该重点抓住这一时代契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势。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倡导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这是行业的换代升级,不是替代,并不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本质,反而可以使传统行业更具生机和活力。我们生活中就有许多“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产物,例如,互联网+交通=打车软件、互联网+食品=外卖团购软件、互联网+婚恋交友=相亲交友网站、互联网+电视娱乐=电视视频软件、互联网+购物=购物团购软件、互联网+银行=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等。互联网发挥了它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继承作用,不断创新融合,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了更广泛的形态。

二、“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

(一)个人信心、技能不足,缺乏创业教育学习

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果家里有父母是自主创业的,则孩子也会大胆尝试。但更多的其他因素正打击着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比如社会阅历浅薄、对创业政策知之甚少、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对市场不了解、缺乏长远规划等,这一切都将导致大学生创业技能不足。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育滞后,缺乏一支强而有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虽然我院开设有创业类课程,但都是选修课或者第二课堂,重理论轻实践,无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有力的支撑;再者,我院许多专业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互联网+”内涵理解的也仅有几人,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愿意给予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行业、企业专家更是少之又少。学院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以来,也仅是举办过几场行业专家的专题讲座,创业培训指导流于形式。

(二)创业模式单一,创业资金缺乏

“互联网+”是一个新兴模式,之前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加之我院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解有限,单纯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零售”,创业多无法摆脱网上零售这一单一模式。目前开展的创业项目多是依靠淘宝网售卖商品和微信零售商品,这在激烈的网络市场竞争中根本毫无优势,极易导致创业失败。同时,充足的资金也是创业成功的根本,但我院学生手上可供自由支配的创业资金非常少,基本来源于家人资助、个人储蓄和朋友借资,对其他可融资的渠道知之甚少,资金严重不足也使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大受打击。

(三)缺乏民间创业服务组织的指导,创业政策利用率低

民间创业服务组织旨在整合社会资源、盘活民间资本、帮扶创业者成长。目前在柳州市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融资、市场策划、信息技术支持和法律法规咨询的民间创业服务组织很少,这使我们的学生在创业初期想要寻求帮助的时候只能是求助无门。目前与我院有校企合作开发创业项目的企业也仅有广西土芒佳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柳州桂中海迅有限公司、柳州家之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合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难题,诸如企业能提供的货源有限、办公场地无法同时满足大批量学生的进驻、学生实践时间与课程安排相冲突、企业能够派遣给予学生培训的专家数量极少等,使校企合作创业项目进度停滞不前。另外,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比如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但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这些政策基本都不了解。就算有了解的,也都因为创业审批手续复杂,不知从何做起,没有专人指导而放弃。这些都导致政府的创业政策利用率极低。

三、“互联网+”时代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一)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树立创业意识,最后逐步培养创业能力这一过程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创业政策类、创业知识类、创业意志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开设必要的必修课程,并以案例研究、创业方案竞赛、客座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我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创业教育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学校,对创新创业概念都很陌生,因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能较好地引导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学生进入二年级则可以开设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并通过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实现理论知识的初步转化。升上第三学年以后主要围绕学生开展实践锻炼类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另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和统一规划,在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更好地解决了学时不足的问题。

同时,建立多元化创业师资团队。一方面对校内专业教师加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另一方面,把校外的行业企业专家、风险投资人等社会人士纳入创业师资团队中,建立导师资格和任职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打通融资渠道,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他们的成功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在政府政策性鼓励方面,大学生只需要出具良好的商业计划书和信用卡就可以获得借贷;提供发展债券式创业启动金,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出资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小组;对创业者发放失业创业补贴;政府出资建立信贷担保体系。高校通过学校筹款、商家赞助、校友捐款、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款自设创业教育基金。政府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邀请知名企业家、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家、校友参加创业计划大赛,选拔极具潜力的创业项目和技术领袖,给予获胜大学生创业投资资金。

(三)建立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组织,提高创业政策利用率

由政府支持和推动成立一些专门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民间组织,基于政府的介入,才能有效邀请到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家、各行业内专家学者加入到创业指导导师队伍当中,使大学生创业者快速地在经验、人脉、资源方面获得积累,提高初次创业的成功率。在提高创业政策利用率方面,政府应优化创业政策宣传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相关创业政策的宣传。例如,线下政府可在行政办事大厅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直接办理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线上同步开通网上申请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功能。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采取网上咨询、网上工作室等形式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还可以举办线上创业政策知识比赛活动,要求各高校学生必须参加,以确保大学生能准确解读并及时了解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有意向的大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去。

【作者简介】雷 杏(1981—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创业互联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