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8-09-03 07:57黎群芳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摘 要】本文阐述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管理者不重视、重科学轻人文、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低、人文素质教育不成体系等问题,提出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课堂,推行全员育人;打造育人格局,改善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等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093-02

近年来,民办教育事业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从而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有力补充。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社会各类重要人才直接输出口的高职院校,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重视的工作。目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很不乐观,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管理者不重视,重科学轻人文

如今,素质教育在全社会和教育界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但是,目前能把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民办高职院校不多,可以称得上是寥寥无几。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从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到教学理念等很容易受到公办院校的影响,硬套公办院校的模式。无论在办学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上,无一例外都与公办院校一样存在着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来源单一,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减少教师课酬方面的投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专业课程的建设,忽略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建设,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常常采取少开甚至不开课的做法。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注重开展各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大赛,极少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活动。

(二)教师队伍两极分化,资历浅,流动性大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社会偏见和歧视、薪酬偏低、工作强度大、管理制度等原因,很多人就业的时候不愿意选择民办院校,要吸引优秀人才到民办高职院校就职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老少两极分化严重,教师主要由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和小部分离退休的老教师或企业骨干组成,整体上以青年教师居多。部分青年教师加入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后,把现有岗位当作再次择业的跳板,工作上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部分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经过多年的锻炼和成长,一旦自身条件成熟便会果断离职,选择更理想的职业和岗位。部分离退休的老教师,因为年龄问题,到校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来说流动性大,资历浅,经验不足,综合教学能力相对来说不强。

(三)学生整体素质低,综合能力不强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因发展历史短、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对民办院校的歧视和偏见等原因,无法与同类的公办院校相抗衡,缺乏吸引力,一直以来很难吸引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报读。民办高职院校处于高考录取批次的末端,录取分数较低,从根本上决定了只能招收综合素质低的学生。近年来,随着高考政策的调整开放和各类公办院校的逐年扩招,以及高考报名人数的逐年下滑,导致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数量越来越少,不少民办院校的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甚至出现“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境地。为了寻求生存空间,解决生源困境,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主动降低学生入学标准和要求,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大有“来者不拒”的架势,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差。

(四)素质教育不成体系,涣散杂乱无章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往往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完整、不科学等现象。平时工作中,很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单位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和协调,对一些活动的组织策划未能科学、系统地进行,导致经常出现同一个主题活动几个部门开展,形式类似,效果雷同,而其他主题活动却无人问津。另外,众所周知,民办高职院校无一例外存在教师流动性大的特点,工作上容易出现在短时间内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现象,导致很多工作任务无法按计划完成或临时被取消;有时则出现一岗多人轮流替换现象,造成工作交接频繁,没有规划,不成体系,容易出现部门工作断层、执行力不强现象。

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稳定教师队伍

近年来,国家对于民办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虽然相比过去有所加大,但仍远远不够。目前,国家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专业建设和贫困资助方面,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还是一片空白。校园内,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活动意识淡薄,活动氛围不浓厚,未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民办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靠学费收入来支撑学校各种开支,除了购买图书资料及教学仪器设备,维持正常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用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屈指可数。因此,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公办高校同等的政治待遇,按一定比例给予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非实名制编制,对非实名制编制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逐步提高收入待遇。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教师队伍,降低教师的流动性,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开展。同时,在资金上给予人文素质教育一定的专项经费,加强素质教育管理意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优化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从而不断引导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人文教育进课堂,推行全员育人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想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管理者首先要改变重科学轻人文的现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逐步把人文素质教育慢慢渗透、真正融入课堂,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倡导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思政課程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辨别真假、分辨对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细水长流的课堂渗透和引导,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校内校外联合,改善育人环境

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校内校外力量的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力量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校园内,可以通过开展“名师大讲堂”等讲座或论坛的活动形式,邀请知名人士或德高望重的师长学者来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成长经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优秀人物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量,从而受到教育和启发。教职员工应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为人师表,注重道德品质的塑造,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向上的育人环境。校园外,社会和家庭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注重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把家长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来,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导家长做好表率,发挥父母、长辈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另外,在社会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密切關注社会这个教育大熔炉对大学生的影响。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及合作,利用官方力量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作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去看待重大社会事件,克服个别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弘扬社会正能量,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打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打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四)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增长见识、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一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及演讲、诵读或歌咏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逢教师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优良品格;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纪念碑或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敬献花圈等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勿忘国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是通过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学校可与敬老院、孤儿救助院、社区等单位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无偿献血、慰问孤寡老人、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等,以此传递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关心和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困苦,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其排扰解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三是以文体活动为抓手,把握时代精神,加强立德树人的内涵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开展“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中国梦”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和民生现状,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

【参考文献】

[1]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作者简介】黎群芳(1975— ),女,广西浦北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人文教育与管理。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