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2018-09-03 08:52吴儒练杨飞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布特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吴儒练 杨飞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以2016年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280项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获奖作品的区域分布、院校分布、参赛教学内容及获奖教师面貌特征进行统计与梳理,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分布特征;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6-0005-06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举办了七届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累计达6 000多人次,涌现了许多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优秀获奖作品。信息化教学大赛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名片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比拼的舞台。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大赛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引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和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2]。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11月28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大赛分为中职组、高职组和军事组,每组均设置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三大竞赛项目,大赛共评选出686项获奖作品,其中高职组280项,占比40.8%。本届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是自2010年以来职业院校参与度最广、参赛水平最高、赛事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届。同时,大赛时间正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颁布之后与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前,这个阶段正是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时期。

有鉴于此,笔者以2016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280项高职组获奖作品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及主要数据来源,旨在通过对高职类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院校分布、参赛教学内容及获奖教师面貌特征的数据统计,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所裨益。

二、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分布特征

(一)奖项总体分布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高职组信息化教学比赛共有280项作品获奖。从奖项等级上看,一等奖 60项,占获奖总数的21.4%;二等奖80项,占28.6%;三等奖140项,占50.0%;从项目类别上看,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获奖最多,共计166项,占59.3%;其次是信息化课堂教学87项,占获奖总数的31.1%;最后是信息化实训教学27项,仅占9.6%。详见表1。统计还显示,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获奖作品绝大多数属于合作设计、完成,获奖教师共计738位。

总体来看,2016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取得了显著效果,参赛并获奖的作品数量及教师数量均多于往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愿逐步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一制度化设计,对提高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进入新局面。

(二)奖项区域分布

2016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學大赛共收到来自37个参赛队的1 332件参赛作品。经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共评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获奖作品280项。从区域分布来看,高职信息化教学比赛奖项分布广泛,中国大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队伍参赛并获奖,仅海南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3省区没有获奖。通过对奖项所属地区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按区域①来统计获奖总数,可以得到下页图1。由图1可知,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等地区获奖比例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获奖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比较意外的是同样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华南地区,获奖比例仅为9.3%,排名最后,其中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省获奖数量未进入前10。这可能与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赛的组织动员情况、地方高职院校对赛事的重视程度有关。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在获奖数量和奖项等级上均占有明显优势;第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具有正相关,经济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三,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信息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奖项院校分布

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280项高职组奖项由187所高职院校分享,校均获奖约1.5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参赛的高职院校分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三类。统计表明,国家示范性院校共获83项奖项,占奖项总数的29.6%;国家骨干院校获61项,占比21.8%;一般高职院校共获奖136项,占48.6%(见图2);国家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共获奖144项,占比51.4%,超过一半。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为1300多家,而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院校共200所,也就是说,约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15%的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却获得了超过50%的奖项。这表明,一方面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是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主力军,其信息化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真正起到了教学改革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较薄弱、信息化教学水平较低,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和组织引导,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获奖作品内容

从参赛教师任教内容的统计情况来看,公共基础课类获奖作品48项(占17.2%),主要包括英语(8项)、数学(18项)、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22项)三类;专业课类获奖作品共232项(占82.8%)。这说明,与公共基础课相比,信息技术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作用更为凸显,高职院校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今后更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图3可以看出,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类等理工科专业获奖成果较多,而文管类专业获奖作品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与本届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奖项设置有一定关系(比如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设置的两个主题都属于理工类,增加了理工科奖项数量),同时也反映信息技术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文管类专业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意识、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迎头赶上。

(五)获奖教师特征分析

教师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那么,在2016年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获奖的教师具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教师更愿意参与信息化教学工作?什么样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成果更显著?为解答这些问题,笔者对280位获奖作品主讲教师(将排名第一的教师称为主讲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下页表3),以期呈现我国高职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概貌。

从性别上看,女性教师共167人,占比59.6%,男性教师113人,占比40.4%,主讲教师性别结构比例约为6∶4,女性教师多于男性教师。这一数据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信息化教学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和人性化,受到了更多女性教师的青睐,性别差异已不再是推广信息化教学的障碍。

从年龄上看,笔者共搜集到251位主讲教师的年龄信息,并将其分为4段,以便于统计分析:30岁以下的57人,占22.7%;31~40岁的教师人数最多,共154人,占61.3%;41~50岁34人,占13.5%;51岁以上的教师比例最低,仅占2.4%。如图4所示。可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以31~40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既对教育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较强的接受度,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课程改革体会,有较成型的教研思路,是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力人群[5]。

从学历背景上看,笔者共搜集到237位主讲教师的学历学位信息,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最高,共126人,占53.2%;其次是本科学历的占36.3%;有22位主讲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占比不到10%;其余3人学历层次仅为大专。由此可见,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研经验,是获奖的主体,他们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职称上看,共搜集到262名主讲教师的职称信息。统计显示,47.7%的获奖教师具有中级职称;29.0%具有副高职称;正高和助教职称的比例都较低,分别占10.7%和12.6%。可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职称结构呈橄榄型,拥有中级或副高职称的教师是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中坚力量。

从职务上看,共搜集到217名主讲教师的职务信息,主要包括院校党政领导(7.4%)、行政(如教务处、校团委、学工处等)人员(9.7%)、院系主任(12.4%)、专业带头人(22.1%)、普通教师(43.3%)及其他人员(5.1%)。如图5所示。总体看来,获奖教师职务呈多样性,但以普通教师为主,而院校领导、行政岗位教师等能够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竞赛,非常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教学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华东、华北、华中)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获奖数量及等级远远高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西南、西北)。不同地区、省份、院校之间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东部和城市相比,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办学基础、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较大[6],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有待加强。从奖项的院校分布来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是获奖的主体,获奖比例达51.4%,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而普通高职院校的获奖数量较少、奖项等级较低。普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制度设计,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群体特征鲜明,其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年龄在31~40岁之间,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更偏爱于信息化教学。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师资培养、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基础已经初步具备,但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师资力量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二)几点建议

1.积极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区域均衡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均衡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第一,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引导地方加强对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力度,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促进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7]。第二,坚持互利、公平、协调、共享的原则,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和狭隘的地域观念,通过交流学习、帮扶指导、辐射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提升全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第三,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与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向农村、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地区职业院校传输和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经典案例、名师视频课堂、优秀比赛獲奖作品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远程互动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提升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实现区域高职教育信息化的优质、均衡发展。

2. 加强普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

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获奖比例较小、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树立以信息技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理念,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其次,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高职院校不仅要继续完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软件平台等基础建设,为信息化教学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更重要的是摒弃“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旧思维,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为契机,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投入力度,基于学生学习规律、课堂教學规律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鼓励与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与学的质的革新;再次,加强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教育部门要为此出台有利政策、创造便利条件,鼓励示范(骨干)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给予普通高职院校更多的指导和帮扶,探索建立双方互派师资、交流学习的长效合作机制,协同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探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理念、新路径。

3.提升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比较普遍,但很多教师仍没有走出信息化教学的误区,简单地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键盘代替粉笔、电子屏幕代替黑板、照屏念字代替照本宣科。大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较浅层面,仅仅作为辅教或辅学的工具手段,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亟需提升。

第一,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普通一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引导和促进机制,遴选优秀教师参加全国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培训项目,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利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第二,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获奖的教师往往都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更多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设备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4.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纵观历届信息化教学大赛,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理念先进、设计独特的信息化教学优秀作品和典型案例,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精品素材,但大部分资源仍然封闭学校里、教室里,开放共享的意识淡薄,共建共用的平台缺失。因此,各地区、各高职院校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8],促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共享;鼓励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共享共用,带动更多的高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载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体系,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注释:

①除港澳台外,将我国划分为七大区: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中(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江西、福建、安徽)、西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参考文献:

[1]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84-89.

[2][3][6]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10-13.

[4][5]姬琳.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基于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数据统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42-45.

[7]杨诚.新时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3):93-96.

[8]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分布特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
池塘淤泥氮营养物质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