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灵犀企业智能制造评价模型

2018-09-03 10:43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赛迪精益层级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技术产业布局和转型实践。

但也存在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缺乏阶段性目标指引,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等挑战,亟需权威、客观、可操作性强的第三方能力评估、落地方案规划和实施指导服务支撑。

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亟需系统评价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情况,为相关项目的评价考核提供科学、客观依据,进一步完善行业服务体系。

然而,由于行业间、企业间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准确评价企业智能制造转型能力涉及多个行业和专业领域,需要业界充分合作。鉴于此,赛迪集团在对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德国、美国、日本等相关专家深度合作,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能力评价模型,供业界伙伴参考并逐步研究完善面向具体行业的企业能力测评方法和指标体系。

赛迪集团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有二。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消费整体都在放缓,同时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功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供给侧提出了结构性转型的要求。

二是成本快速上升。受到需求变化以及内部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国内制造业整体上面临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新增成本因素包括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涨,对质量、安全、环保控制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需求快变环境下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缩短等。

智能制造也应首先服务于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上述大要求。赛迪集团建议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智能制造,特别是要区分“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智能化”两件事,一个是目标,一个是路径。智能制造是发展目标,是以实现《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描述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生产方式为标志;而制造业的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制造的路径,是一步一步向着智能制造的目标迈进。

赛迪集团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可大幅提升企业实践智能制造的成功率。

一是对自身现状的短板要做到精准认知,宜从外部引入第三方服务确保现状评估的客观性,确保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始终围绕自身能力的提升,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对发展愿景和路径要做到分阶段确认和合理规划,切忌好高骛远或人云亦云,要确保每阶段愿景都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并且是可实现、过程可控的,做到智能制造发展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能力。

三是对发展过程建立监控机制,宜引入利益无关方时时回顾已实施的各智能制造项目是否收到预期的目标,确保企业智能制造实践方向不偏离,投入不打水漂。

基于上述认识和理解,我们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评价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从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竞争力两个视角出发,在企业的不同结构层级中,考量工业智能技术对敏捷和精益制造的赋能,结合人、战略等其他要素配置情况,综合评价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

总体架构

制造就是以企业的组织方式,将制造资源转化为工业品或消费品的过程。按照上述业务本质,我们将制造企业解构为三个基本维度:一是企业组织,二是供应链,三是产品。

企业组织。包括企业层、部门/车间层、产线层、设备层四个层级。

供应链。包括计划、采购、制造/委外、配送、退货五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商业服务流程。

产品。包括市场、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工程、生产/交付、使用/服务、退市/回收七个环节,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于to C模式为主的行业,如消费品制造行业,多变的消费需求与不断产生的新技术导致产品更新频繁,需采用快速创新循环策略,时刻以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反馈为导向,及时调节产品的研发及工艺规程,并在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工程等环节快速循环迭代。对于to B模式为主的行业,如装备制造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稳定,产品的研发和服役周期较长,研发方向及工艺规程较为稳定,一般不需要快速迭代,但重视产品的服役期内的维护和服务支持。

测评元胞

测评元胞是智能制造实践中敏捷和精益思想的体现。在每一个映射单元中,按照元胞的拓扑结构,从目标、要素、执行闭环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

目标。制造企业应始终追求生产效率更高、产品品质更好、资源消耗更少、市场响应更快、环境影响更小、生产成本更低,以最优化的方式向最需要的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为用户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及员工创造最大的价值。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各个环节与各个层级,考量各个环节和层级中工业智能技术对企业改善效率、质量、消耗、敏捷、环保、成本六项指标的赋能情况。

要素。每一个生产或服务环节映射到企业的各个结构层级中,都会涉及相应的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

在进行完善和改进时,应当综合考虑这五项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人、机、料、法、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五要素,被进一步拓展到效率、质量、消耗、敏捷、环保、成本的管理上,从而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执行。秉承持续改善(Kaizen)思想,实施PDCA循环,通过策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的滚动实施,以每个映射单元的循序渐进来推动企业整体持续发展。

测评方法

测评方法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环节间的交互,分别映射到企业结构的不同层级,处处考量评价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工业智能技术,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赋能。具体分为八大能力测评单元,30个评价模块,全面、科学评价企业智能能力的优势和短板。

基于能力测评结果,可帮助企业准确定位当前所处能力阶段,合理设定“数字化+敏捷精益”、“物联网+敏捷精益”或是“智能化+敏捷精益”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帮助企业围绕其业务提升的迫切需求,规划设计与能力水平相适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引导资源投入,合理采用工业智能技术,实践敏捷和精益制造,提升竞争力和經营效益。

猜你喜欢
赛迪精益层级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赛迪数据之二:一图看懂大数据创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创业从精益开始
“闹场专业户”被禁接近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