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

2018-09-03 18:47张晨阳
美术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张晨阳

【摘要】艺术鉴赏课是践行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程式化等创新能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本文从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路径出发,从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的实际和特色,运用现代艺术教育理论和手段,探讨艺术鉴赏课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艺术鉴赏课;教学改革

“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应使学生领悟到美的真谛。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正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近年来,开展艺术鉴赏课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高职院校艺术鉴赏课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课程教学开始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从课程、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分析,具体问题如下:课程方面,存在课程定位及目标偏颇,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以公共选修课为主,课程地位偏低、课时较少,课程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为主等相关问题。教师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教师专业构成具有局限性,校外兼职教师匮乏,沿用“欣赏作品—分析作品”的传统艺术鉴赏模式。学生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相对偏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学生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不高,艺术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有更高要求,大力推行网络通识课趋势之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方面缺少质量监控,教师在课堂上责任心不强,对干扰课堂秩序的现象视若无睹,课程开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不足等。

上述对艺术鉴赏课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分析,反映了艺术鉴赏课在繁荣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艺术鉴赏课的健康发展,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课程方面

(一)找准课程定位,改革课程目标

艺术鉴赏课作为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通识课程,应该面向所有专业高职学生开设,发挥艺术鉴赏课作为公共艺术教育主力军作用。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跨学科的艺术鉴赏课,提升学生全方位艺术素养,拓展文化视野。

教师应正确认识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以点带面,灵活选材,深度挖掘扩展艺术鉴赏课的文化外延。艺术鉴赏课去“专业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对艺术鉴赏课产生浓厚兴趣。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贴时代特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大力提倡文化自信、文化强国。高职院校应紧贴时代特征,合理设置艺术鉴赏课课程体系。院校可以开设一门公共艺术必修课,如《艺术鉴赏》《艺术美学》《艺术概论》《艺术导论》等,作为艺术通识课面向全校所有低年级专业学生。再辅之8-10门公共艺术选修课,如《书法鉴赏》《设计鉴赏》等供学生选择。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根据地方特色和教师专业涉猎开设特色艺术选修课程,如《宫崎骏影视动漫赏析》《文物鉴赏与收藏》等课程。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最终应做到公共艺术必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院校特色课程合理配置,稳步推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运转。

(三)提高课程地位,增加课时

高职院校应提高艺术鉴赏课地位,扭转“重技能,轻素质”的局面。在课时方面,应由原来的10-14学时增加到28-32学时,这样学生才可以持续性地较长时间的感受艺术、领悟艺术,在时间层面保证高职学生学习艺术鉴赏课。

(四)坚持发展性原则,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据调研了解,艺术鉴赏课采用课程论文、作品分析形式作为考核方式,高職学生受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制约,导致他们分析领悟作品能力并不强,很少同学能够有个性化的视角解读作品、鉴赏作品。因而,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关注学生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平时考核成绩,形成平时考核与结课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表1)。

(五)冲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扩展素质教育空间

将艺术鉴赏课开到美术馆、音乐厅、多媒体演奏厅等公共空间中,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做好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衔接,让学生认识到艺术鉴赏课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课。

二、教师方面

(一)突破教师专业构成局限性

相对来讲,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师专业构成较为丰富和多元化,有专业的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专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如医学类高职院校、工科类高职院校、农业类高职院校等,缺少大量的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师。因此,在高校教师招聘自主权下放到院校的大好形势下,院校在教师招聘时应多向音乐、戏剧艺术、美术、摄影等专业上投放名额,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补充新鲜血液。

(二)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构建合理教师团队

在“产学结合”“工学合一”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比如相声演员、歌唱演员、画家、电视编导等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打破传统的校内教师授课课堂教学形式,势必会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改革“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传统艺术鉴赏模式,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在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和知识的传授者。

首先,教师自身应精进学问、开拓进取,提升课堂质量。美育教育的本质是全方位的教育,上好艺术鉴赏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全面通透的业务水平,一定的史学修养,以及较高的文艺理论水平。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务必要与时俱进、精进学问,通过网络培训、随堂听课、业务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开阔眼界,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要求和素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教师扮演好“服务者”“促进者”角色,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在学校总是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可以是“沟通者”“服务者”“促进者”“传道授业解惑者”等。教师要成为好的“服务者”“促进者”,就要求教师以谦逊低调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力、思考力,为学生赏评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倡导师生互动机制下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师生互动机制讲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共同上好艺术鉴赏课。互动机制下的多元授课方式可通过分组讨论、提问发言、互动教学等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融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目的是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艺术创造概念时,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以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杜尚的艺术创造生涯为案例,分四个阶段讲述。第一阶段,杜尚开始习画,从模仿塞尚直到刚刚流行的野兽派和立体派中寻找创作灵感。多媒体展示杜尚的《布兰维尔的风景》《Paradise, Adam and Eve》(配乐:贝多芬《病毒》)等四幅早期作品,让同学们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探究杜尚早期作品中的艺术创造形式和艺术表达。第二阶段,杜尚走向未来主义。学生会看到两幅未来主义作品《走下楼梯的裸体2号》《从少妇到新娘的变迁》,被杜尚非理性笔触和对人物肢体切割的重组,以及画面的无序感和无主题性所吸引。然后启发学生探讨杜尚在艺术创造中所付出的努力,并设问学生“杜尚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了吗?他还会做出哪些惊人的创举呢?”直接引出第三阶段,属于杜尚的时代到来了。教师展现杜尚这个阶段的经典作品《Bicycle Wheel Ready-made》《L·H·O·O·Q》《Spring》,启发学生思考“艺术创造的魅力竟如此之大?现代艺术竟如此迷幻”?最后阶段,重点讲解作品《Spring》,通过设问、师生互动方式探讨杜尚艺术创造的最高形式—现成品艺术。杜尚把小便器搬到博物馆,用这个现成品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现成品艺术成为杜尚最重要的艺术观念。这样的讲解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知识的兴趣。

三、学生方面

(一)逐步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

高职学生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自暴自弃,许多高职学生均兴趣广泛、充满激情。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基本文化艺术素质基础上,挖掘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自身主动为鉴赏作品而提升文化素养的意识。学生在课外时间应该多涉猎一些文史类书籍、艺术类书籍,节假日到美术馆、艺术馆、艺术院校参观,亲身感受环境氛围,比如798工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上海美术馆等。

(二)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好艺术鉴赏课的前提条件。学生应具备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出自己的审美选择和价值判断,关注艺术鉴赏中的自我个性建构。例如,在欣赏美国极简主义画家罗伯特·雷曼《无题》系列时,很多同学都表示看不懂这幅画画的是什么?由此便失去欣赏此作品的兴趣和耐心,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杨立新先生曾这样讲道:“对于任何一门艺术,乃至于技艺,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你不能够不尊重。年轻人看不懂也是理由吗?”这句话正强调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可以看不懂艺术内容及形式,但却要保持一颗虔诚的心,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

在艺术鉴赏课堂上改变过去教师一味地分析作品,学生被动地接受作品的过程。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经过对大量艺术作品的鉴赏,找出属于自己的审美方法,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只有主动探究进行作品分析,学生慢慢会获得鉴赏作品后的满足感和欣喜感,稳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自我效能感。

(四)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高职院校在艺术鉴赏课课程设置上需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对非艺术类专业来说,《艺术导论》等课程帮助学生打开艺术大门,了解艺术基础知识和提升一定的审美趣味已然足够。对文、史、理、工、农等不同专业,可以尝试开设与专业相贴合的公共艺术选修课。例如,与建筑有关的专业可以加开《线条艺术》《石文化的探究》《材料之旅》等课程,与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可加开《茶文化与茶艺》《插花艺术》等课程。对艺术类专业来说,安排的课程不该再是大众化的艺术鉴赏课,而是作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补充和延伸,例如与艺术设计有關专业可以加开《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有关专业可以加开《古典诗词音乐艺术赏析》。

(五)根据高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调整网络通识课

面对新形势下推行网络通识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做出抉择前,要充分向教师、学生展开调查,了解情况后适量安排网络通识课作为教师课堂授课的补充,发挥学校环境、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协调统一性,使艺术鉴赏课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学分安排上,教师实际授课模式为2学分,网络课为1学分,关切两种学生学习模式在学分、课时上的均衡性、协调性。

四、教学管理方面

(一)教学督导部门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的质量把控

教学督导部门一定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扭转公共课不重要、走形式的狭隘思想,配备一支层次合理的教学督导团队,加大对艺术鉴赏课程的监督,对教师授课计划、知识讲授、课堂氛围等层面进行监督、把控,多方合作共同推动艺术鉴赏课发展。

(二)教师积极维持课堂秩序,严禁“注水化”教学

要上好艺术鉴赏课,做好教学管理。陶行知说:“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年轻人的命运。”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课程定位,从自己做起重视艺术鉴赏课教学,认真备课组织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严禁纯粹“看电影”“听曲子”的“注水化教学”。

(三)加大设备资源投资力度,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院校要加大对实施公共教育所需设备资源投资力度,综合性高职院校可以灵活运用校内设备资源,与美术系、艺术设计系、音乐系等艺术院系做好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结语

在文化自信、艺术引领的背景下,艺术鉴赏课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帮助高职学生由“工具人”突破狭隘的思想界限,增进知识、开拓思维。艺术鉴赏课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监督部门、教师、学生的帮助、努力和支持。艺术应该是大众的,是属于每一个人。我们所容易忽略的,恰恰是这个时代所应唤醒的。

注释: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2017年度调研课题“基于公共艺术教育理念下的艺术鉴赏课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探讨”(课题编号:SKL- 2017- 245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任文宽.美术鉴赏课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6(16).

[2]程辛荣,陈淑琳.浅论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