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作为时下有着较多受众的一种文学样式,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其武侠小说无论是在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还是人生哲理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高的成就,尤其是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庸 武侠小说 体育专业 人文素质 提升
金庸先生被公认为当代武侠小说创作的盟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水平,金庸武侠小说研究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被称为“金学”,北大孔庆东教授说:“他有超越《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才能”①(P128)。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拥有众多的、不同层次的、不同职业的、不同年龄的、不同意识形態的读者,上至国家元首、大学教授下至贩夫走卒、仆役小厮都可以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恰如倪匡所说“不看金庸小说,绝对是人生一大损失”②(P33)。金庸武侠小说在学生中也极有市场,尤其是喜爱“武功”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们;且对他们会有很大的人生启迪。
1.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养成了坚强刻苦刚毅的个性,培养了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心胸开阔、义气为先等优点;但在他们身上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因为平时训练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训练后身体疲劳等原因,致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根底薄弱、平时又好动不好静、遇事好冲动、做事较随意等。他们的这些特点也恰恰体现在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习武之人甚至是一些侠义之士的言行上,虽然侠士们也有不足,但他们一生的行径,尤其是为国为民的情怀,值得体育专业学生引以为鉴,值得他们深思、值得他们学习。
2.金庸武侠小说优于传统武侠小说的特点
金庸拥有上亿的、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小说印刷量已经达到四、五千万套,这足以说明其武侠小说的艺术魅力。
2.1金庸武侠小说创作改变了旧派武侠小说的固定化模式。传统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正邪分明,善恶清楚,而且有一个固定化的模式:眉清目秀的是好人,长相丑陋的是坏蛋,结局一定是好人战胜坏人;还有单纯的夺宝、武功秘籍等主题。金庸改变了这种模式:人物形象不再脸谱化,侠士不全是雷锋式的英雄人物,也会有不光彩的言行,我们可以从萧峰、杨过、令狐冲等人的行为中找出一些不太光彩的地方;坏人也并非全是大奸大恶之徒,他们也有些许的人性亮点,李莫愁有着母性的一面、岳老三有守信的优点;故事情节不再单一化,如《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等小说把主人公的终生置于国家仇民族恨之中,报私仇仅是其侠义人生的起点;即使是夺宝与寻仇,也融入到家国、民族之中。
2.2金庸武侠小说改变了传统武侠小说的价值取向。旧派武侠小说讲究“快意恩仇”——既要“报仇”,还要“快意”,所以一旦自己“快意”了那就会视人命如草芥,动辄杀人且还会杀上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水浒传》里的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小十余口,连儿童、马夫、丫环、厨师也没放过。杀了张都监和他的亲人们即使武松做得有些残忍,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他这一行为的动机,但他杀那些丫环、马夫、厨师等是不是有点过了?这些人罪不至死吧?金庸则不然,他没有认为复仇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没有把复仇与正义等同起来,更没有把复仇渲染成一种值得宣扬的行为。金庸从根本上批判和否定了这种“快意恩仇”、肆意杀戮的理念,认为“复仇”与“杀人”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复仇只杀自己的仇人与无辜者无涉,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完颜洪烈的大金国怀着家国双重仇恨,却依然关爱着花剌子模全城的无辜百姓。
2.3金庸武侠小说有着很高的文学及美学价值。金庸是一个了不起的语言文字高手,在描山状水、写景摹物、谈情说爱甚至是人生哲理等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金庸的小说,是克服了这种新文艺腔的,尽量使人物的语言合乎其时代环境,所以他的语言开辟了一个非常大的境界”②(P14-15)。其小说部分已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如:“他心下自怨自艾……只见她容光焕发,似乎全身都要笑了出来……。”③(P1115)、“当下奔得更快,借着一股冲力,飞跃而起。黄蓉连经凶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飞得可没白雕儿稳呢。”④(P997)“令狐冲心中一沉,似乎整个世界忽然间都死了……”⑤(P1282)小说中诸如这样的文笔处处皆是。
2.4金庸武侠小说扩大了小说创作的历史视野——历史人物真实化、虚构人物历史化。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他将虚构的传奇与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鹿鼎记》中竟然是韦小宝主持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之战、尼布楚签约是历史真实,而韦小宝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从整部小说来看,我们觉得这就是“真”的;还有萧峰与苏轼生活在一个时代,我们可以不熟悉萧峰,但不可能不熟悉苏轼;其他小说也如此。这正如陈墨所说“真人假事与假人真事浑然一体,叫人不能相信亦不能不信。在历史事实这一层次上是‘不可信,然而在艺术真实或哲学真实这上层次上又极可信。”⑥(P21)
2.5金庸武侠小说借鉴了大量艺术手法展示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金庸武侠小说以“信义”为核心书写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寓文化、道德、礼仪等于武术技击之中,显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内在之美,揭示主人公的人性及国民性,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他的小说涉及儒、道、墨、释、法等诸子百家的文化,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书法、棋艺、茶艺、酒道、雕塑等等,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墨家见义勇为的游侠精神、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感受到道家的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理念等。
2.6金庸武侠小说有深远的意境——具备“形而上”的哲理寓意。他小说之所以好,主要是不仅大处——大的情节或大部头的小说——可观,细微之处——小的情节与短篇小说——亦可思可感,正如孔庆东所教授所言“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⑦(P190)。从其小说的语言、武功招式以及各种见闻等方面,我们可以寻找到哲理的存在,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乾坤大挪移”等,于几字之中蕴哲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招式则基本上是诗意化、哲理化、性格化了的,从而,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一大胜景”⑥(P23)。如《天龙八部》的书名,源于佛经的八种“非人”神物,小说中所有人物皆可以用“非人”——不符合正常的“人性”来加以阐释,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也一样,其他人物不管正邪也都如此。
3.金庸武侠小说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契合点
体育专业的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动不好静,正因为好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有意与无意中与“武”“侠”发生着契合,所以在他们的身上都保留一定程度的“义”,这个“义”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侠义”,同时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体现了诸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1體育专业学生与传统武术。体育运动与传统武术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是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尤其是武术中重要的拳种太极拳、跆拳道等的推广对于体育健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风靡全球,既推动了武术的全球化,也促进了中老年人的体育健身运动。在高校尤其是体育院校,基本上都有武术系或传统武术专业,即使是非武术专业的学生们,在他们的身上或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喜好“打打杀杀”体育运动或武术项目,这也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武术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恰恰在如何用“武”方面给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用好“武”的同时必须要兼具“德”。
3.2体育专业学生与侠义情怀。体育专业的学生从小参加体育运动,大多数人性格外向,做事以义气为重、从不斤斤计较、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这些特点基本上都符合金庸先生小说中“大侠”所具有“侠义”情怀——视金钱如粪土、为朋友可以两胁插刀、急公好义等。这些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大侠”,也依然需要侠义的行为——见义勇为就是侠的行为与表现;而体育专业的学生们缘于他们的性格、专业特点和学识修养等,则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点。
3.3体育专业学生与人生哲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哲学、史学、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书法、茶艺、酒等等,尤其是在小说中充分展示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其小说深刻的内涵对每一个人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酷爱运动或武术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一部小说都蕴含着一个或多个人生的哲理,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启迪。如《天龙八部》中阿朱在少林寺偷盗“易筋经”开启的密码竟然是“一梦如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梦呢?韦小宝的成功与陈近南的失败又何尝不是空想与现实的展示呢?令狐冲与张无忌的“功成名遂身退”、郭靖的为国为民等等,这都值得我们深思之。
3.4体育专业学生与诚实守信。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最为大家喜欢与看重的便是武林人士都能信守谎言: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些人生信条在小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通常一个武林中人指天发誓,大家就会深信不疑了,如果毁约,就会引起神人共愤。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普通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们来说。
金庸武侠小说博大精深,有内涵、有境界,无论是在形式上、结构上、语言上,还是在意境方面都有着其他作家所无可比拟的成就,每一部小说都有值得深思之处,都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收获,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们启迪尤深。
参考文献
①孔庆东.《金庸评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②倪匡.《我看金庸小说》.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③金庸.《天龙八部》.广州出版社,2013年4月第2版.
④金庸.《射雕英雄传》.广州出版社,2013年4月第2版.
⑤金庸.《笑傲江湖》.广州出版社,2013年4月第2版.
⑥陈墨.《赏析金庸》.海豚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⑦孔庆东.《笑书神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7JYZHC13
(作者介绍:郎文孝,河北体育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