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时间很慢,这里的时间很快

2018-09-01 08:53周洁
新民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余秋雨女童家属

周洁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学问和可能性的艺术,医生在努力传递温暖和关怀,虽然他们自身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刚刚过去的8月19日,是我国首个医师节。论起来,世界上恐怕几乎没有哪个职业像医生这样——既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又需要极高的情商天赋,他们每天直面生死,不仅时时刻刻以学习为己任,也承受着患者和家属最深的期待和凝望。难怪现代医学泰斗裘法祖教授云:“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生、老、病、死,患者“以性命相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ICU),生与死,往往只是一瞬。这里的时间很慢,对于家属来说,每一分钟都是煎熬;这里的时间很快,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他们与死神赛跑,每一秒钟都很忙碌。

ICU不需要家属陪护,那扇铁门后面,是穿着蓝色手术服、蓝色工作拖鞋的医护人员们的独立空间。ICU又往往价格昂贵,生命的最后防线,每一天动辄几千上万。也因此,当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时,家属情绪容易失控。

“人命”两个字很沉重,医生和病人面对着共同的敌人,如果不能互相信任,携手向前,那在ICU里流过的汗水和泪水,甚至还有流血的伤口,也不会有人知晓。幸好,本书作者殳儆是ICU里少见的女性医生,以细腻的笔触、女性独有的敏锐视角,记述了重症监护病房里鲜为人知的琐碎日常,讲述了ICU紧闭的大门后,险象环生的生命故事和医生面临的考验和决策。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高坠的高发时节。2015年的暑假,11岁女童从10楼窗口坠楼。

她的脊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当时的CT显示从第四颈椎到第二腰椎,十几个椎体,几乎每一个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三个月后,她出院了,走路又呆又猛,笑聲又呆又萌。和所有11岁的大孩子一样,马上回到课堂里去。

是什么让她在这么严重创伤后存活?事情发生后两个小时内,医生马不停蹄的治疗和操作,建立起的生命支持通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余秋雨论学系列

余秋雨学系列近日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这一系列有三册。其一,《境外演讲》首度较完整地汇集了余秋雨在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及澳门等地的演讲记录,对“文明冲突论”作了有力质疑,对文化的本质加以总论式阐述,并且系统而清晰地解析了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其二,《台湾论学》是余秋雨的最新作品集。主要收录作者在台湾地区的重要演讲,以及他为台湾文化名人张忠谋、白先勇等著作所作序言。其三,《北大授课》四十八堂文化课,试图唤起中华民族的青春记忆。

作者写道,急救医学是一个“晚熟”专业,一个医生的成熟需要工作10年左右的成长期,需要学会大量操作,抗压的心态更需要天赋。急救医学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专业,注定了会有很多的突发事件打乱医生的正常生活。

遇到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是一种幸运。

接下来的手术环节,在创伤外科医生的判断下,女童需要“损伤控制策略”。通俗的话说,就是丢车保帅,用最快的时间保命,用最直接的手段减少出血,用最“野蛮”的手法维护“活下去”这个基本要求。

女童上手术台的时候,心电监护只有逸博心率,就是心脏快停的前兆。她有多发肋骨骨折,不能胸外按压。麻醉师准备的自体血回输装置立刻把胸腔引流出的1500毫升自体血回输回体内,这1500毫升血在最危急时刻延缓了死亡的脚步。

手术总共花了2个小时。活着出手术室,实属奇迹。

奇迹不是偶然发生的。四十多天,一百多个班次的传接中,没有人为的细小失误。这背后有医生精湛的技术,也有家属竭尽所能的支持与信任,更有社会好心人士的温暖和爱心一手术后,女童仍需要大量输血,来自周边的献血者保证了血制品的供应。

书中这样鲜活而生动的例子不少。53岁高龄的“白肺”孕妇,面临着“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生命抉择;就为了吓唬一下老公,喝了一口“漱口”百草枯的年轻女人;心梗骨折一起来的高龄老婆婆……它们来源于医疗一线,反映了真实的矛盾冲突,让人猜不到结局。正是这种“真实医学的力量”,打动了读者,消除了隔阂、建立了信任。

作者最后写道,“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学问和可能性的艺术,医生在努力传递温暖和关怀,虽然他们自身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猜你喜欢
余秋雨女童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余秋雨投其所好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