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佚文十二篇辑考

2018-09-01 02:52陈开林杨素婷
唐山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黄侃

陈开林,杨素婷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今黄冈市蕲春县)人。黄侃是近代著名学者,与乃师章太炎并称“章黄”,其生平著述,今已多有刊布。就诗文而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黄季刚诗文钞》,随后潘重规于台湾也编辑出版了《量守遗文合钞》,其中有《黄季刚诗文钞》失收之文*汤志钧《读〈量守遗文合钞〉——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载张晖编《量守庐学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7-189页。(按:《黄季刚诗文钞》失收的三篇文章分别是:《申叔师与端方书题记》《致教育总长汤济武论救太炎师书》《申理章太炎建议案》,现已收入《黄季刚诗文集》。)。200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滕志贤编《新辑黄侃学术文集》。2016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黄侃文集》,其中新辑《黄季刚诗文集》《黄侃国学文集》,搜罗黄侃诗、词、文、联语、书信颇丰,嘉惠学界至深。然而囿于整理黄侃文集的工作难度较大,编校工作仍有阙失。本文通过爬梳载籍,发现黄侃佚文十二篇,凡序跋题辞五篇、释文二篇、书信四通、箴一篇,为上述已刊所未及,兹加以整理,并略作考释,以期有所裨益于学界。

一、《〈文微〉题辞》

方心佛示侃此书时,先生尚健存。何意杀青未竟哲人已萎邪?自彦和以后,世非无谈文之专书,而统纪不明,伦类不析,求如是书之笼圈条贯,盖已稀矣!三统循环,救文以忠,忠之敝,小人以野。今之为文忠邪?野邪?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世有达者,尚其知重是书哉!尚其知重是书哉!旃蒙赤奋若季春之月后学蕲春黄侃。

按:文载林纾《文微》卷首[1]。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推重桐城派古文,以古文创作闻名。林纾于1917年末至1920年4月在北京组织讲习会,《文微》共十章二百八十条,系其弟子朱羲胄于1920年记录乃师论文之语整理而成,内容是评论周秦至明代的古文,涉及到文章作法、作者修养、用笔技巧等方面。《文微》另有王葆心序。

《文微》于1925年6月由陶子麟刊行,时林纾已辞世,即文中所谓“哲人已萎”。黄侃文章作于“旃蒙赤奋若”,即乙丑年(1925年)。黄侃在序中称是书“笼圈条贯”,颇为推崇。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时隔三年之后,黄侃对此书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检黄侃1928年三月辛卯(6月20日)日记,载:

朱羲胄自武昌寄所刊林纾《文微》来。昔年为羲胄所娆,系一《题辞》,不谓羲胄竟刻之,此足为好弄笔者戒。妙在纾书必不足传,我虽无似,亦绝不至荒陋与纾等。虽刻我文,亦无损于我耳[2]314。

朱羲胄,字心佛,号悟园,系林纾门人。著有《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含《年谱》二卷、《著述记》三卷、《学行记》三卷、《弟子表》一卷。寻绎黄侃所言,昔年为《文微》作题辞乃“为羲胄所娆”而作,实非真心。

二、《〈史通补释〉序》

象山先生之学,深于礼与史,为当今之魁儒,即征事数典,必穷其朔。平生所见,自仪征刘君外,与先生酬酢,未有能如盛均之终席者也。顷承以《史通补释》见示,受读竟日,欢喜弗胜。闻先生于近儒瑞安孙君之《周礼正义》、定海黄君之《礼书通故》皆有补正之作,侃方将求读之,此一编犹未足慰其饥渴也。戊辰春三月下瀚,门下士蕲春黄侃拜识。

按:文载《史通补释》卷首[3]。《史通补释》乃陈汉章所著。陈汉章(1864-1938),字云从,别号倬云,晚号伯弢,浙江省象山县人,著名学者。陈汉章治学多方,博涉四部,今人整理有《陈汉章全集》,凡1 500多万字。

此序作于戊辰春三月,戊辰即1928年。另有柳诒徵序,亦作于戊辰三月。检黄侃1929年正月日记,载“石禅来见。竟日移录伯弢《史通补释》于余所,谓有浦氏本书眉,至丙夜乃迄工。此书予去年曾为作跋”[2]489,可与此相发明。

序中言及“闻先生于近儒瑞安孙君之《周礼正义》、定海黄君之《礼书通故》皆有补正之作”,即指陈汉章《周礼孙疏校补》《礼书通故识语》二书,今已收入《陈汉章全集》第一、二册。

三、《〈中国文学概论〉序》

汲段凌辰有《中国文学概论》问世。予尝谓中国哲学史最难为,以其腹大如洞庭湖;文学史最难为,以其尾大如扬子江。今段生之为,其将扬颿鼓柁以泛此浩溔之津耶?是未可知也。予虽无似,愿为水手焉,长年焉。送君者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己巳六月盛暑中,黄侃书。

按:文载《进德月刊》1936年第2卷第1期[4],亦载于段凌辰《中国文学概论》卷首。段凌辰(1900-1948),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人。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5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受聘担任中州大学文科副教授。1930年河南大学文学院成立,被聘为该院教授。

1935年10月8日黄侃辞世后,弟子段凌辰“检行箧所存先生手稿”,“计祭文一篇、序文一篇、书三通、手写简椟遗文一纸、五言古诗一首、七言古诗二首、七言律诗五首、七言绝句九首、词二十二阕,共书作三十六纸”[5],分刊于《进德月刊》,题为《黄季刚先生手稿》。段凌辰有序,写于10月28日。《〈中国文学概论〉序》亦在其列,段序称“《中国文学概论》及手写简椟遗文,为十八年客南京所贻”[5]。

据作者1929年4月17日自序,可知《中国文学概论》系段凌辰于中州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概论课程时,“苦坊间无善本,辄披简先哲故言,纂成是编”[6]。上册由瑞安集古斋书社1929年7月刊行,黄侃序即作于此年(己巳)6月。

四、《〈南雷学案〉序》

夫《汩作》一篇,先民所以维国族也;《洪范》一篇,先民所以绎国学也。有周末造,族圯而学沦。猾夏之祸,启自非类;建极之旨,散为九流,遂板荡不可坦平、棼乱不可纲领矣,斯乃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之用意乎?而尹氏之子不悦学,单伯曰:“夫学,犹殖也,不殖将落。”罕虎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未能操刀而使割之,其伤实多。”然则从政者必无予圣之徒,语可确已。董江都初窥道原,独以天人之密契,汲汲焉弥定一尊,辄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厥后诸葛武侯生平,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顾相诧为佐王之学,曷非儒效之要指哉?以是而言,在昔若无战国,孟子必不曰仁义礼智,曰性善,曰正人心。若无五代、辽、金,程、张、朱、陆必不揭精一执中,居敬持静,民胞物与之说,且彷《春秋》作《通监纲目》,而坐致一世之笑我迂阔也。盖强者逼处,弱者潜伏,失别生分类之规,绝五事三德之教,当是时,余胤孑遗,尚能有士姓乎?谓他人父,谓他人母,纵极其螟蛉谷似,群飞刺天,偶一自反,适唯伤悲茂草耳。彼李陵思得一当以报汉,王猛见苻坚曰:“天命所在,慎勿伐晋。”同是降人也,竟与刘豫、张邦昌、洪承畴、吴三桂等异其心,此无他,学古入官,性未尽泯而已。惟皇建极,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大凡血气之伦,性皆专赋之者,理也,仁也,不忍也,其殊名也。感之则为四端,率之则为道,上而致之,则人彻天;下而致之,则人同禽。恻隐羞恶是非辞让,人之性也;触啮蠢婪,禽之性也。今突就稠众而诃之曰:“汝非人也,禽也”,众必艴怒。禽固不可为也,乃咸求偿于一念之奢,甚且侮常败度陨家凶国,卒耻与飞动为伍,何居?小见而大蔽,可不哀乎?阳明之学兴,日警国人曰:“致良知,务一世之流连荒亡,仍复我孩提之兴趣。止定至善,爱由亲始。”蕺山申之以“慎独”,相引于意动之微。南雷则教学者必读《六经》,藉之薰陶而涵育。嗟乎!打开血路,再勉为人,信夫无程、张、朱、陆则无孔孟,无阳明则无程、张、朱、陆,无蕺山则无阳明,无南雷则无蕺山,功胥不在禹下哉!虽然,贞元之在世运,固不为一剥而全消,要之如董、葛诸贤,何代蔑有?每矧际龙战玄黄之局,即天籁鼓荡,顿变死声,间留岩穴耆儒,抱阙守残,冀延一线,又巧令薪传有待,必若而人起,方可回一世之风俗而补救之。故《汩作》篇焚,《尧典》有亲睦平和之节取;《洪范》篇晦,《周易》有贞悔吉吝之参推,可以知洙泗间之述而不作矣。比者,侃每感国族之不竞,国学之式微,斗室书空,祇殉醉饱。老友黄绩宣薄游金陵,忻见其《南雷学案》之辑录,以家乘楹书为底本,甫写定,属为之序。因寻思先民之创业,历数千百年,犹能悠久光大者,端赖有迭出之人豪。黄君去南雷七世,今迄不坠其学,更力著之于否塞屯膏之日,而泽亦云远矣。法无不变,道不可变,国无学则群以殆,向道之路尽梗,斯得疑孔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两语耶。《诗》有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编也,允可为《汩作》、《洪范》之嗣响,而甚于予怀有当焉,其庶乎投袂并起哉?乙亥八月,蕲春黄侃。

按:文载黄嗣艾《南雷学案》卷首[7]。版权页注“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初版、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沪一版”,可知此书刊印情况。另有戊辰王葆心序、丁卯自序。

《南雷学案》一书,《中国学术史著作提要》有著录,称:“黄嗣艾,字绩宣,祖籍浙江余姚,与黄宗羲均为竹桥黄氏,自六世分支,而共祖鹤山府君。侨住武汉三镇之汉阳。”并援引王葆心序,“推绩宣之意,盖以陆沉身世,雅近宗献,而比来人禽吞噬之洊偪。发端匪一,要其大原,率由学术失据而来。身虽沦陷,无可号呼,而我先民拯溺救焚之术具在。取其术而昭明之,拯一己而兼救他人,即袭南雷最括儒贤宗派之体,表著南雷毕世心力之所注”,指出“嗣艾编著此书,感于世事纷乱,怀有以学术救世之用意”[8]。

1935年10月8日,即农历九月十一日,黄侃辞世。而本文文末题署“乙亥八月”,乙亥即1935年,可知此序写于其辞世前一月左右。

五、《〈姜西溟先生文稿〉跋》

西溟先生深于三礼,故其文精谨以应规矩,绳权衡。今观手稿,点窜涂乙,处处有意,更觉良工心苦,流传二百余载,为其郡人童子藻孙所得。昔韦序《孟襄阳集》,言其诗若不遇宜城王士源,乃十余张故纸耳。乃者藻孙之于西溟,得无类王之于孟乎?昔之学书者,言得古人名迹数行,精心揣摩,便可名世。见古人手稿,可悟文法,其犹是矣。藻孙故娴于文辞,既见此,异书为益,宁有量耶。乙亥九日,蕲春后学黄侃观于量守庐敬识。

先生尚有钟王遗法,不独其文可师。

按:文载《越风》1935年第4期[9],作者题“故黄季刚”。姜西溟即姜宸英(1628-1699),西溟乃其表字,号湛园,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清初文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

姜宸英手稿“为其郡人童子藻孙所得”,黄侃观摩之后,发而为文。藻孙,文中未提其姓氏,当指童第德。童第德(1893-1969),字藻孙(或作“藻荪”),宁波鄞县人。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门,在北大学习期间,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侃、马一浮等,专攻训诂学。曾在宁波中学任教,后任民国政府交通部、邮电部秘书。1949年后,任北京中华书局编审,著有《韩集校诠》四十卷。童第德“自署其所居为‘宝姜堂’,以得姜宸英手迹故以为号”[10]。

文末题署“乙亥九日”,乙亥即1935年。“日”疑为“月”之误。检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8,载“《湛园未刻稿》不分卷,王定祥重订稿本,有杨嗣衡、王定祥、黄侃、柳诒徵、马浮、余绍宋、汪辟疆、叶玉麟、张宗祥跋,宁波天一阁藏”[11],可备他日核对。

六、《稷通释》

七、《释尸鸠》

按:《稷通释》《释尸鸠》两文分载《华国月刊》1923年第1卷第3期[12]、第1卷第4期[13]。黄侃以研治文字音韵著称,这两篇文章对“稷”及相关谷物名称、“尸鸠”及相关鸟类名称作了精当的辨析,并征引典籍,驳正了古人的错讹,体现了其深厚的小学功力。

八、《与段隆渊书》

前嘱代钞《古今声韵通例》一书,想以录就,幸于便中送来。清暇亦希过我一谈。古人三宿桑下,犹有恋心;宁有朝夕燕谭,至于三月,一朝别去,视若逆旅之暂栖。民德归厚,宜一思省。手此即问隆渊近祉。

黄侃顿首

十七日

九、《与张健民段隆渊书》

侃今暮下堂,遽有衉血之疾。学术诚愧为师,劳则至矣。下星期拟暂行休养,赴武昌西山一游,未识诸弟中有肯相从者否?烦遍询之。健弟前假去《咏怀诗注》及《缀白裘》,都望见还,藉遣寥寂。隆弟携去《古今韵例》,倘未钞就,亦盼持来。手此即白健弟隆弟。

侃白

九月十七夕

十、《与段凌辰书》

凌辰吾弟左右:

分别遂弥年载,何尝不对朔风而忆君!徒以性孏作书,音问希阔。如以为忘弟,斯大谬矣。海内大学,闻尚以中州一校为整饬,久有愿往观光之心。去年承任翁介绍,其校主者虚怀见聘。始缘为石瑛所排抑,枉直未分,不得不留滞此都,坐待伸理。岁暮正思北上,而贵省已化为战区。引领嵩云,嘅想而已。日前托馨吾弟以鄙意奉告,拟乘暑假,一诣梁国。今获来书云:张先生欲邀侃于下学期开学时,蚤来数日。具见侧席相期之盛意,无异前年。欣感实甚。后此行止,当时报吾弟知闻。逭暑有暇,亦盼常致书尺,以破寥寂。手此敬颂撰祺。

愚小兄侃顿首

五月初九日

兄寓武昌涵三宫马家巷八号,赐书可直达此。

按:《与段隆渊书》《与张健民段隆渊书》《与段凌辰书》均见段凌辰所刊《黄季刚先生手稿》。前二通载《进德月刊》1936年第2卷第1期[14]、后一通载第2卷第2期[15]。段凌辰《〈黄季刚先生手稿〉序》称“与凌辰书,乃民国十五年余从事中州大学时,先生所寄与者”[5],可知此三信均作于1926年。黄侃1926年日记,仅存九月、十月片段。这几封信中的只言片语,比如:(1)是年“遽有衉血之疾”;(2)在武汉“为石瑛所排抑”;(3)欲往中州大学任教,均可以补充日记之阙,对了解黄侃经历颇有意义。其中,“为石瑛所排抑”一事,章太炎在1925年6月21日致吴承仕信中也曾提及,称“悉季刚在鄂,乃与校长石瑛冲突,其实不过口舌之争……石之徒党欲去季刚而不能,乃登报称将请吴稚晖为国文主任以示威”[16]。

十一、《覆钱玄同书》

侃拜首中季足下:

离别数岁,遂阙书题,而交情故未沫也。忽搰手札,藉知兴居平善,良慰中怀。承询“顾”“知”古无轻唇之说,因检亭林《五书》,殊无满证。不知尔日讲堂口授,何以致差。抑或因仍旧言,未加覆覈。今蒙举正,何敢护前。当属累旭初为我刊定于《华国》耳。自南归以来,意思衰飒,无意求名。纵复涉览书记,只供口说之用,敢著述乎。惟于六书假借之理,《尔雅》名物之由,汉师读音之例,《广韵》分布之故,粗有所明。而稿本凌谇已甚,会当写其梗概,以乞教耳。都下之游,良不可忘,何时复与足下闲行林樾间,温言道古乎。思之怅惘,书不尽意。即间著祺不备。

侃顿首

按:文载《艺林旬刊》1925年第4期[17]。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此年,钱玄同任教北京,黄侃任教武汉。关于此信的背景,《钱玄同日记》未载,而黄侃1925年日记残缺,亦难考究。《钱玄同文集》第6卷“书信”编中也没有和黄侃的通讯。寻绎此信内容,乃黄侃因钱玄同来信探讨古音而作。

十二、《拟李文贞劝学箴》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六艺百家,纷纭挥霍。易统天下,五者之原。周官六典,为诸经根。诗书雅故,饜饫优柔。素王制作,独在春秋。汉家崇儒,学分今古。各尊所闻,吾皆有取。亦朝暨唐,经师如林。不由困惑,曷造宏深。猗那宗儒,独標妙解。抉心执权,苕遥千戴。史崇马班,实承孔左。君卿君实,体亦繁夥。周流丙部,富过王山。谁师子长,以为要删。诸子汪洋,六家九流。儒宗之外,老墨最优。庄极玄谈,管备政理。吕览淮王,钞撮之美。文选卅卷,萧嗣所编。实稼饱民,懿乎渊渊。古文崛兴,韩柳为长。降此千年,余波荡漾。凡此四部,梗概略陈。能身得师,仍在其人。清儒辈出,各有专门。沈研钻极,诰我辛勤。求学以实,味道以真。赤管司戒,敢告方闻。

按:文载《制言》1940年第61期[18]。李文贞即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谥“文贞”,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李文贞生平著作丰富,有《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等。《劝学箴》载《榕村文集》卷34,迻录如下:

易与诗书,最务精熟。三礼三传,随分诵读。西京东京,文极醇厚。唐人之雄,曰韩曰柳。北宋文章,于唐有烈。欧苏条达,曾王峻洁。择其尤者,含咀英华。将来融洽,不名一家。诸子之粹,亦可采焉。荀卿论学,庄子谭天,仲淹中说,子云法言,伟长中论,康节外篇。奥指奇辞,手录心追。醇疵小大,默而识之。周程张朱,至为精凿。孔孟通津,经书正鹄。易通正蒙,性书学论。以逮雒闽,微言至训。并须熟讲,益以精思。笃嗜深契,尚友遥师。义理昭明,庶几不畔。穷经观史,靡不贯串。犹有余力,列代诗骚。搜春撷卉,以咏以陶。如是读书,方有根柢。文学德行,实相表里[19]。

刘勰曾言:“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20]二《箴》均从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对相关典籍作了中肯的评价,简明扼要,以便作为治学之门径,从而达到劝学的目的。

黄侃由于不肯轻易著书,因此诗文集在其生前未能手定,由后人辑录的作品集难免存有遗漏。本文通过辑补佚文,对此略有补充,使其内容更加完备,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此外,黄侃的诗文生前多有刊发,取之与《黄侃诗文集》比勘,可以发现文本的异同,不无裨益。比如《量守庐诗钞》有《赠盐城赵生》诗,题下注云“盐城赵生隐居太平门外,赠以二诗”,诗曰:

老鹤城头说是非,啼乌瞻屋也无归。钟山一角犹堪隐,独倚危楼送落晖。

歌歇重城月坠烟,瓦盆一醉且恬然。灯前蟋蟀翻无语,万壑松风正聒天[21]221。

二诗曾刊载于《文社月刊》1933年第3期,题为《盐城赵生隐太平门外赠以二诗》[22],注云“锡五仁兄主持《文社月刊》,征稿及侃,无以塞责,聊令门生田侨录此二章希正,并示故人于公焉”。除诗题和注不同外,诗中文字亦有差异,其中“说”作“语”、“犹”作“独”、“落”作“夕”、“歇”作“散”。

《量守庐诗钞》又有《觅徐铉徐锴题名》诗,中有句云:“江碑出重磨,王记囗久缺”[21]230,缺一字。此诗又载《制言》1935年第1期[23],缺字作“誊”。

再如《黄侃诗文集》所载《日知录校记序》[21]547-548,亦载《黄侃日记》[2]869-871,文本多有不同。

最后,黄侃的部分文章、书信,学界早有披露和整理,新辑的黄侃诗文集却失之搜检。比如《文心雕龙札记》所附《文学纪微》《中国文学概谈》《阮籍〈咏怀诗〉补注》《李义山诗偶评》,陆宗达《跋〈黄季刚(侃)致陆宗达书十二封〉(附来书)》[24],均可补诗文集之阙。

猜你喜欢
黄侃
拆包裹和挑盖头
拆包裹和挑盖头
黄侃拜师
最后一句话该谁说
大师传道
最后一句话该谁说
黄侃的痴迷
四位文学巨人的母亲
黄侃拜师
狠,有时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