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肩负着培育学生文学底蕴的重要职责。语文教学培养人文底蕴具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雅性情;其次,塑造全面人格,提升道德品质;再次,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高中是文化积淀的关键环节,更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主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中 文学底蕴 塑造路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发挥引领作用,通过课堂与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
一、语文教学培养人文底蕴的意义
文化底蕴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人文底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雅性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其次,塑造全面人格,提升道德品质。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通过对优秀人物的歌颂,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努力方向,对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底蕴的养成,也是学生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品质的过程,是积极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再次,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人文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广泛地积淀,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当代年轻人了解我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语文教学培育当代高中生的人文底蕴,具有诸多积极意义,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
语文课堂教学在完成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更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
(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人文底蕴
高中语文教学课本是基础,应当充分发挥课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感受人文底蕴。当前,通用的语文教材,内容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其中课文的选择体现了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更应该充分利用课文的讲解过程,让学生品味到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对内容的精细解读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包含的人文精神;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渲染文章气氛,在朗诵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沉醉其中,加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切实感受课文的文化底蕴。通过课文帮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是最简单、便捷的推行的方法,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文化底蕴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大量优秀书籍,是丰富学生知识积淀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广泛涉猎的好习惯,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尽管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学业压力,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不能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相反任何阅读都会在人的身上有所体现,或者是个人气质的提高,或者是综合知识的丰富,厚积才能薄发,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未来的人生之路积聚力量,有利于文学底蕴的养成。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中涉及许多需要细细品味、深度研究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相关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科研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在深度研究、大量涉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文化功底的积淀。同时,通过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自觉钻研相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 结
人文素养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符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培育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包括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雅性情;塑造全面人格,提升道德品质;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主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传统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也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2] 林爱珠.谈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0):39-41.
[3] 栾广丽. 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陈宇 (1977.12)男, 汉, 重庆潼南,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单位:重庆市潼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