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邵锋
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崛起,一系列新的产业被发掘,校园贷就是其中之一。校园贷是贷款公司向高校生放贷的业务。自2017年9月,教育部明文禁止“校园贷”业务,强调所有的贷款机构未经批准都不准向高校生实行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生发放贷款。规定下来后,很多校园贷都停止了网络贷款业务,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有一些平台并未就此停手。这几年“裸贷”自杀等新闻频繁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各大高校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校园网贷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引 言
校园贷是贷款公司通过网络平台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资金需求的一种贷款模式。校园贷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在校学生的各种物质要求,甚至还造成了一些非理性消费或者盗用别人信息借款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给高校甚至社会带来很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压力。所以,必须科学有效的整治校园贷平台,同时一步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根源扼制校园贷存在的风险。
一、校园网贷的特点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贷通过各种网络途径遍布各个高校,主要特点如下:
(1)操作方便。网贷平台为抢占市场,简化申请流程,放宽申请资格,加上审查监控不严,贷款申请在网络上只需几步就能轻松完成。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及公开性,只要在校学生通过自己身份证及学生证暴露的个人信息,就可以通过校园贷的申请条件,这么方便的贷款流程及贷款要求,让校园贷快速的在高校中流行起来。
(2)贷款对象广。2017年全国共有高校在读生3200万人,高校生在校相对自由,年轻人易于追求新鲜时尚的事物,在对自己喜爱事物的追求过程中,社会经验不足,同时缺乏管控,极易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感染,从而做出不符合自己消费能力的冲动之举。
(3)“低利率”误导消费。网贷平台通过各种网络途径,以诱惑力极大的字眼广而告之,例如零首付、多期月供、无利息。实际上贷款协议中暗藏很多不合理条款,例如贷款逾期不还,会收取超过法律规定的逾期利息,利滚利的模式,最终会额外收取贷款外的很多费用。由于高校生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自身的不謹慎,极易上当受骗。这样一旦高校生贷款后,由于隐藏条款及复利计息模式,最终会导致很多高校生承受不住资金压力而导致更多的不良后果。
(4)无孔不入的虚假广告。由于高校生时间相对自由,同时又是使用网络的主导者,非法校园贷通过各种校内网、校园网、QQ、微信以及朋友圈发布广告,打着门槛低,手续简单,零首付的虚假字眼,吸引无能力满足自己消费要求的高校生,最终一步一步诱骗其贷款,从而赚取巨大的利益。
(5)规避法律风险。由于校园贷的模式基本类似于高利贷,主要是通过收取非常规的逾期利息和高额的违约金,这种获益方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贷款公司在操作中会避开法律的监管,一般会通过合理转账方式获取银行流水凭证,作为转账记录,然后在与高校生签署贷款协议时,会让贷款人签署名字及抵押证件。许多高校生为了自己学业及名誉考虑,不得已只能自行承担高额的逾期费用。有部分贷款人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选择法律途径来解决贷款经济纠纷,贷款平台往往都会保留借款证据,最终法律也只会扣除贷款公司不当的逾期费用,也不会消除贷款。这样使得校园贷平台有利可图,长期滋生校园,影响高校生学业和心理。
二、高校大学生校园网贷的危害
由于高校生的年龄及其消费能力特性,导致很多高校生都有着与其生活费不匹配的消费能力,再加上年轻人的攀比心理,很容易造成高校生为了满足自己需求而做出不合理的消费,校园贷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有甚者习惯了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校园贷高额的逾期费用,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会导致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放贷人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催贷,比如曝光贷款人信息,骚扰贷款人亲人朋友,贷款人在亲人朋友及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下,心理扭曲,无法完成学习,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不住从而产生轻生的想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三、高校如何应对“校园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各高校都被校园贷有所染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控学生心理,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同时对于校内网络环境及现实环境都要加强把控,从根源上切断校园贷的广告途径,避免校园贷在校园内部滋生。
1、引导高校生理性消费。
校园贷的出现并不是单方面或者强制性的,它抓住了高校生消费观与资金实力的不匹配,利用高校生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分辨消费的合理性。从以往的校园贷事件中来看,诸多高校生校园贷都是把钱用于买高端手机、苹果电脑等享受型或者攀比炫耀型消费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亟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干部培训会等形式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确立“不盲目、不攀比、量力而为”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
2、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
“校园贷”现象在校园盛行,反映了学生对消费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学生金融基础知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缺乏。学校可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等公选课程,普及金融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并让他们了解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防止掉入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陷阱,远离高利贷产品。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开展风险排查
学校应该设立师生一对一心理辅导,安排各班级辅导员包括各科目老师定期对自班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通过聊天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和需求。如果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需要帮助的,老师应该组织同学一起帮助他渡过难关。
学校要加强各门卫管理,防止网贷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乘虚而入。同时,要做好网络信贷排查工作,如有发现不良苗头,必须及时遏制。做到早行动,早发现,早制止,将借贷风险降到最低。
结 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成为大学生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的有效实现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将校园贷风险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自觉远离校园贷,远离伤害。
参考文献:
[1] 王娜。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33)。
[2] 李朗。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校园网络贷款风险防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3] 崔柳。浅谈大学生校园网贷危害及管理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