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不同层面上,探索了初中数学任务导学模式下实行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促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 任务导学 自主学习
一、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当今社会越来越要求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当然,新课程改革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倡导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得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教授的“学与教”的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践;同时还涌现出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上海青浦中学顾冷沅先生进行的“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这些教学实验虽未明确提出“自主学习”概念,但都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目标,为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教学的形式往往是通过“教师传授、学生操练”来达到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对教师的依赖。为了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思考问题,我校开始尝试任务导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
任务导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我校要实现教学向任务导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实行自主学习的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去探索研究。
二、任务导学模式各环节实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我校任务导学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呈现任务、自主合作、汇报成果、巩固拓展、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其中,学生通过自学没有达到的目标要求,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剩余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达成。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点拨、反馈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呈现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课标、章節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或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学习任务。可同时呈现,也可间断性呈现。考虑到我们处于任务导学模式的初始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任务的设定要有思维含量并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表述要清晰,准确、操作性强。另外,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对个别问题进行强调或者让1-2名学生朗读学习任务。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接下来自主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学?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我设计的任务一如下:
阅读教材87至8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由引言中的问题列出的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请举例说明。 如何辨别二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请举例说明。
像这样,把学习任务具体化,不但让学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且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之一。
(二)自主合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把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口答或者动笔在课堂本上或者黑板、白板上完成学习任务。两人或两人以上小组内合作完成或者交流学习任务、学习成果。要求全员动笔,全员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情况,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另外,在自主学习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
(三)汇报成果,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个体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或所有成员采取口答、实物投影、黑板或者白板板演的形式进行任务成果汇报,可在座位上或者到教室前面。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干扰、不干扰,让“学生来干扰学生”,让学生间讨论、辩论、评价、纠错、补充等。教师要学会聆听,把展示的平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替包办。但是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在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教师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等形式发挥“点睛”的作用。
(四)巩固拓展,检验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起到真正检验学生认知水平和强化巩固提升的作用。所有练习测试通过自批、互批的方式当堂反馈,做到人人清。
(五)课堂小结,完善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归纳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规律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三、几点思考
(一)实行“自主学习”,关键是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长期以来,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抽象性较高的学科,数学学习主要靠理性思维,数学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教师多讲,学生多练,效率較高,学生自学反而较低,加上数学考试的变化不如语文、外语等学科变化大,教师能有效地把握考试的“方向”,因此,开展“自主学习”不如语文、英语等那样奏效。其实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教师们将数学教学局限于“数学”这个小圈子里,而没有站在“培养人”、“发展人”的高度来认识数学教学。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主体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
(二)实行“自主学习”,既要考虑课堂交流与交往的多向互动,又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
开展“自主学习”是对当前教学的一种改进,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接纳学生的差异,以及结果的多样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必争;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分享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教师对重点、难点不作任何指导,就放任自流,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缺乏应有的引导作用;二是要防止学生思维惯性、坐等听课。
(三)实行“自主学习”,要处理好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当学生基础比较差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应提升知识总量,稳步上升。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巧妙地组合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吴诗梅 用“任务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学》2011年12期;
[2] 翟全珍 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陕西教育》2010年 第9期;
[3] 汪伟彪 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讨.《数学教学研究》2008年 第S1期;
[4] 解祥海 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意识培养的途径.《考试周刊》2011年 第22期;
[5] 陈雅兵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考试周刊》2011年 第39期;
[6] 张兴远 王秀霞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初探.《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 第20期.
[7] 钱荣妹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浅谈如何建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新课程(上).2011(03)
[8] 李静 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方式探析.教学与管理.2009(30)
作者简介:杜雅琴(1987.7-) 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扶沟县,学历:研究生, 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单位: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