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地市报发展战略探索

2018-08-31 10:04郑翅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平顶山融合发展

郑翅

摘 要 地市报在地方文化建构中占有突出地位,在地区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地市报经历了复刊(或创刊)、改革、创新、再发展等一系列变化。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部分地市报已经不再生产纸质产品,发展规模大大缩减。分析地市报的版面变化,研究地市报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对于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地市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市报;新媒体;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0-0097-03

1 改革开放以来版面变化与近年来媒体融合情况

1.1 报刊版面及内容发展沿革

《平顶山日报》1970年底停刊,1982年复刊。而地市报在报纸版面、组织机构、经营管理等方面也经历了几次发展变革。

《平顶山日报》改革开放以来报刊版面发生的

变化见表1。

1.2 媒体融合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而主要以传统纸媒为载体的中国地市报,由于纸媒模式的根本单一性和盈利模式的单一性,无法触及服务、流量等更深度的商业模式。另外,地市报发行区域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盈利空间。因此,地市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开发新型的融媒体产品,实现内容平台和盈利模式的双重转型,势在必行。

而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一方面来自新的传播技术,多媒体产品的出现有着符合受众接受信息本能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来自受众的夺取,新媒体挤占了一部分传统纸媒的受众市场。但是应该看到,所谓的“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形式和技术,只要地市报坚持发展好的报纸内容,积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依然会得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在我国的地市报中,有一部分报业集团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理想效果;而一小部分地市报由于未能及时做出反应,已经放弃纸媒产品,靠新媒体产品勉力维持,发展规模大幅缩水。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自2013年积极探索融媒体之路,到目前已经形成“两报一网”的媒体格局,在新媒体运营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较为立体、综合的全媒体矩阵。(见表2)

2 经验总结与发展战略推广

2.1 融媒体发展经验总结

媒体的竞争力与发展的核心是对受众(用户)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主要在3个层面上展开:内容和产品、机制和体制、技术与传播渠道[1]。2018年4月,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获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单位”。近年来,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三网融合语境中积极推动新媒体建设,推进媒体融合与创新,其成效的取得,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

第一,构建媒体融合生态圈。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大力发展新媒体,2013年底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实行公司化运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2015年7月,挂牌成立了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积极整合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类资源,加快了传统纸媒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打造了由平顶山新闻网、平顶山传媒客户端、平顶山手机报、平顶山微报、掌上鹰城、平顶山微视、平顶山晚报微博等组成的移动传播矩阵,形成了报纸、网站、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体形态融合互通、集群发展的主流传媒格局。在运营过程中,各媒体平台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兴趣化阅读体验。

第二,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从现有人员中培养人才,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编辑记者进行培训,促进了采编人员理念更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网络技术人员和美术编辑,为新媒体的架构设计、技术维护、整体包装和视觉推广等提供了有力支持。与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学术研讨、业务推介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借智借力。同时,组织开展了系列新媒体业务培训,成为河南省较早实现采编人员全媒体转型的单位。

2.2 发展战略

2.2.1 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

地市报发展应当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实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九个方面的创新,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多层次全领域“全方位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用户意识”,充分发挥用户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地方报媒体在新闻采访中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与权益;以用户的眼光审视稿件、版面;从用户的需求考虑信息的实用性[2];地方报媒体单位应当辨分好本单位的用户群,转型“网络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根据用户反馈,定制内容。

2.2.2 增强地方媒体的乡土化特征

第一层含义是顺应地方和区域的“乡土性”。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浓重的乡土文化即使在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今天,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3]。因此,地市报作为发行区域和发展区域受限制的一种报纸,更应该顺应地方特色办报。本地化是地方报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地方报的优势来

源[4]。从地理型社区的角度讲,地市报可以通过开设多种社区型的专栏和专题来满足受众的接近性心理需求[5]。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强调共通的意义空间,而地方报作为一定地理区域内较为权威的信息传播者,若想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必然要关注本地独有的地理社区动态。地方报应当充分利用好一定区域内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地理社区的新鲜信息,与本地区新闻用户深入互动,以取得较好的传播

效果。

第二层含义则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我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地市报作为党的喉舌,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社情民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市报在内容上应当更加关注民生题材,倾注人文关怀。新媒体语境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的发展,从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3.3 在创新话语形式的同时坚持原则

一是坚持党性原则。纸媒、电媒时代不能变,网媒时代更不能变,党媒只能姓党,也必须姓党。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尽管现在众声沸腾,嘴舌繁多,但务必把握住正确舆论导向,愈是舆论汹涌,就愈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网媒的舆论导向要求,应比纸媒更严格。地方报应当更加清楚自身定位,調整话语形式、迎合用户需求的同时,要避免泛娱乐化倾向。三是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统一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正面报道为主的新闻视野和新闻主体做出一定的调整,应当平衡好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做到二者的平衡统一。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行动的路线图[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2]周志懿.不仅给人“看”,还要给人“用”——谈新传播环境下的用户意识[J].中国记者,2011(10):83-84.

[3]费孝通.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4]吴廷俊.地市报如何填补“雨伞结构”的缝隙[J].新闻前哨,2007(8):40-41.

[5]詹绪武.新媒体格局下地域性媒体的转型与创新——三网融合语境下中西部地市报的发展路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2(1):142-145.

猜你喜欢
平顶山融合发展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破次元
融椅
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探究
平顶山暴雨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平顶山市疾控系统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