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立 鲁金萍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戰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报告》围绕全面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特别强调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解决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难题,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和开放格局,让信息化更好造福人民。
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信息化进入新方位
《报告》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客观审视了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为进一步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思路和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1.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发展,正在引发群体性技术突破。当前,信息技术创新呈现颠覆性、爆发式突破,深刻改变传统技术架构,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使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潜能呈裂变式爆发和扩散之势,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脑机接口等技术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性和体系化特征日益明显。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等技术快速迭代创新和融合发展,使得以“计算+算法+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通用目的性技术,推动生物识别、区块链、无人机、机器人、VR/AR、3D打印、人机交互等多种泛ICT日趋成熟,构建形成人机互融、云脑一体、数字与现实孪生映射的新图景。人类活动所需的传统意义上的时空因感知、联接、数据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被不断压缩、虚拟化,带动人类社会步入“大智移云”联万物的智慧化数字化新时代。
2. 以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创新,推动经济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呈现网络化、数字化特征,全球步入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石油、稀有金属之后的又一战略性生产要素,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产权归属和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协同生产和个性消费深入发展。分享经济开始从消费领域向制造领域全面渗透,分享内容从实物向虚拟知识拓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按需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方式迅速普及,引发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决策咨询、征信评估等新型业务迅速兴起,基于社交平台的一体化、整合性创新服务大量涌现。远程医疗、智能教辅、居家康养等协同互助的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拉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集众智、汇众力,逐步推动劳动者脑力劳动的解放,营造出合作、兼容、互补、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数字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影响力重塑经济形态,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加快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成为全球共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谋求发展主动权、提升经济长期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美国的“数据—知识—行动”计划、“数字经济议程”和国家创新战略、德国的“数字战略2025”、英国的“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日本的“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澳大利亚的“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等,都旨在将数字经济作为驱动本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抢抓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历史机遇,以数字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围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2014—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2025年前景展望》《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印度政府提出了“数字印度”战略,通过确立加速宽带建设、加快移动互联网建设等九项重点任务,以期优化印度数字产业发展环境,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报告》提出,要狠抓七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步伐。
1. 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铸就“国之重器”。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报告》指出要协同攻关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关键软硬件设备研发应用,打造自主先进的技术体系。强化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努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抓好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工控系统等核心产业,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积极推动虚拟现实(VR)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步伐,确保技术创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报告》强调要加快普及百兆宽带,全面推广部署千兆网络。推进5G研发和商用,加快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覆盖步伐,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广播电视融合媒体云。统筹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频谱资源配置,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优化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推动网络兼容发展。强化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3.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报告》指出要加快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建立数字经济国家谈判统筹协调机制,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4.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效能。《报告》提出要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加快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政府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步伐,最大限度地破解信息资源共享开放难题。
5.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报告》提出要推动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创新发展网络教育和远程医疗,加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覆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接续。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增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创新和供给能力。深化网络扶贫,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6. 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报告》建议要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7. 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格局,实现互惠共赢发展。《报告》提出要继续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信息化领域市场开放,深化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