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8-08-30 09:04
红旗文稿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特色

姜辉: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每个重要历史节点都对世界社会主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最有作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成功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际行动挽救和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苏东剧变引发的所谓社会主义危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却变为资本主义危机,这应验了列宁所说的生动哲理:“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其实,这正是历史在偶然性中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之手”给我们的惊喜,就是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国发展和振兴了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上空高扬的一面旗帜。近年来,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潮流,表明资本主义对世界的驾驭能力显著下降,开始变得力不从心。中国则高扬起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大旗,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深刻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引领和塑造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时代意义。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21世纪,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及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担当。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

沈壮海史君: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中砥砺前行

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不同领域和时期的集中体现进行凝练、概括和弘扬。在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昂向上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开拓进取、辛勤劳作,产生了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伟大工程,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伟大创造精神,顺应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谱写创新创造的时代新篇。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奋斗精神,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疆拓土、开垦粮田、治理江河,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牺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伟大奋斗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进。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使中华民族以独立统一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伟大团结精神,团结一心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扬伟大梦想精神,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不仅形成了小康社会的理念,而且在追梦的路上披荆斩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伟大梦想精神,勇担使命、实干兴邦。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5月25日)

王学东:《共产党宣言》的当代启示

1要不忘初心,筑牢理想信念之魂。《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2要牢记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建立在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个深厚伟力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宣言》这一根本立场一以贯之的遵循和践行。3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70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依然是科学真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4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科学指南。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在于它能够始终站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列,成为全体人民团结一致的核心;在于它能够自我净化、自我革命,不断保持肌体的健康活力。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些重大政治判断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来源:《党建》2018年第5期)

吴波:西方也说“马克思是对的”

马克思拥有持久全球影响力已是中国和西方的共识,这表现在他的思想不仅激发了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作为制度形态的探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存在形态。很显然,后者构成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在这个特殊时空点关注马克思的重要原因。它们之所以异口同声地喊出“马克思是对的”,也有当下西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不断突出的考量,蕴含着反思与批判的意味。在他们的视野中,马克思这个名字是与资本主义批判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社会存续至今最优秀的病理学家,正是因为当下的西方危机又一次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性价值,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来临之际,西方主流媒体也难以无动于衷。应该看到,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逐步加深,西方肯定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的人正在越来越多,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就是明证。但是,所谓20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试验是负面的历史,并已经随着苏联解体而告失败和终结,依然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观点。马克思之所以获得他们中间不少人严肃对待和尊重,或只在于他作为思想家提出的问题,或只在于他提供的一些具体药方,而不是超越资本的根本性方案,正如《纽約时报》所言,“虽然大多数人都认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诊断,但关于如何治愈它的‘失调则是众说纷纭”。西方“马克思是对的”的声音,在提升我们道路自信的同时,也提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关系问题思考的重大命题,因为在西方一些人看来,中国道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干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承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正名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过,这个伟大试验将继续下去,直到马克思“努力希望实现的那种社会,以及如今我们当中愈来愈多的人所渴望的那种社会终于得到实现”。

(来源:《环球时报》2018年5月23日)

范荣:“一带一路”昭示大国崛起的另一种选择

“一带一路”旨在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是多方互利共赢和优势互补的合作,彰显的是一种世界主人翁意识,更是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透过这个样本,我们能够鲜明体察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大精髓,那就是信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也正是因为我们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才能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现实有力证明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这种探索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开辟了新路径,体现出一个大国的应有担当。与人为善、和而不同,这是典型的东方思维,与西方传统中的自我中心、恃强凌弱有着本质区别。翻翻历史书册就能看到,西方国家往往以征服者的形象行走世界:打开别人国门靠的是坚船利炮,获取别国资源靠的是巧取豪夺。即便到了重和平、讲规则的现代社会,很多国家也只是换了一个更隐蔽的“马甲”。在他们的对外交往中,国家之间鲜有平起平坐、互帮互助,多为弱肉强食、损人利己。当今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一方面,高铁已取代了驼队、巨轮已取代了古船,各方面都迎来了大发展;一方面,“黑天鹅”频频振翅、“灰犀牛”横冲直撞,不稳定因素构成了大动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无法单独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各国必须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共谋发展。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如今,预言已经成真。这种贡献不只是显性的,让“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重新上演;也是隐性的,向世界展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崛起之路。这种崛起,没有殖民掠夺的血腥,只有互利共赢的友善;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更跳过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将兵戎相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的世界,传递这种中国智慧的意义显然更为深远。

(来源:《北京日报》2018年5月18日)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特色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