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幼交往中教师的角色

2018-08-30 20:16杨盼盼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角色幼儿教师

杨盼盼

【摘 要】教师扮演好师幼交往中的各种角色,当好孩子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生活里的倾听者、欣赏者、理解者、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等,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关键词】师幼交往;幼儿教师;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师幼儿交往过程中,教師如能准确的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当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角色,不仅能促进师幼之间的关系良性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否则,将会产生反效果,那么,在教学过程的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当充当哪几种角色呢?

一、教师是观察者

教师要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学生疲倦时,教师可以带着大家做个游戏轻松轻松。这一切都源于教师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教师对孩子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对孩子学习的设计和促进的前提。

曾经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经验总结,里面记录了一个教学片断:《繁星》一文中“深蓝的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暗的星”一句里的“悬”字最难理解。上课的时候她向学生出示了这句话,并点出了这个“悬”字,引出“悬”近义词“挂”,接着以“作者为什么不用挂而用悬”的问题引出讨论。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没弄明白,所以班里鸦雀无声,她特地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表情,个个一脸茫然。这时她发现一位学生想发言,但是没举手。于是她点名让这位学生来说。学生讲“挂”要靠着东西,而“悬”则不用。这时,她又发现这时其他孩子也都纷纷点头,有的还大喊出来“对,没错。”她表扬了这位学生,又趁机让孩子用“悬”和“挂”来造句,“天空悬着一轮明月。”“我家墙上挂着一幅画。”……孩子们学会了这个“悬”。

两位老师的做法,结果大不一样。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能只是顾及到这节课的内容还有多少没讲,接下去是哪个环节,下一个环节怎么讲会更好,一个劲地上课赶进度,更应该及时地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才能使学生收获更多,班级里的两极分化减小。

二、教师是设计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基本状态和思维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在恰当地问题情境中引导孩子独立、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提问,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程的实施也使教师作为设计者的角色更加突出,教师肩上更沉重了。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是一名成功的设计者。

三、教师是帮助者

教师要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孩子排除思维障碍,现代教育最大的改革就在于教师除了作为一名设计者以外,将越来越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师将会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为学生作必要的引导、适时的提醒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点迷津。(2)营造氛围。(3)审时度势。

四、教师是倾听者

幼儿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耐心倾听孩子的见解,对幼儿正确的见解给予肯定,对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指点他们分析,不论对错,都大力赞扬孩子的这种精神,这是教师应有的姿态。这使人想起“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这是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在谈到教师角色时喜欢的一句隐喻。这句话是指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他们的目的就是抛好球、接好球;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和尊卑的差别;第三、抛接球的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者和接球者是相互激励和相互转换的,抛球的同时准备接球。课堂上,幼儿发言,教师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教师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作为一位更加机敏的倾听者。

五、教师是欣赏者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个体间的禀赋、品性也各有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抛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这一狭隘思想的羁绊和束缚,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同的孩子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有时欣赏他们微小的闪光点,比喝斥其显著的劣迹更有效。

六、教师是理解者

在幼儿心里,最喜欢的就是能理解、信任他们的老师。因此老师在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扮演好理解者的角色。翻查资料里看到这么一个例子:某校高年级的一名女学生,父母离异,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很少关心她。这严重损害了她的心理健康,因此她常在课堂上做稀奇古怪的动作,而且不讲卫生。后来,班主任在了解这名女学生的情况后,充分理解了她,发现她热心。于是老师鼓励她竞选班上的副劳动委员。她为此连续三个晚上熬夜,写出长达十几条的“施政纲领”。当选副劳动委员后,这位同学工作积极主动,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并当上了语文、音乐课的课代表。

设身处地,行之有效的及时反馈,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尽可能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们的态度、情感和观念,从而提高切实、有效的指导。

七、教师是合作者

为了增进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师生是合作者,幼儿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幼儿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主体互动,既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过程而产生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起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教师发挥重大作用。

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让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要让孩子先喜欢你。教师扮演好师幼交往中的各种角色,当好孩子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生活里的倾听者、欣赏者、理解者、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等,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王秀玲.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幼儿.学前教育研究.2003(6).

[2]崔延庆.发展性师幼文化互动模式的特征.幼儿教育.2003(5).

猜你喜欢
角色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