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魏丽
【摘 要】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年强则民族强,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通过参观挂职兰陵街道、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针对调研结果,探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引言
在社会转型带来的多种冲突与矛盾下,全社会普遍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本文以目前常州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其数据分析和社区实践活动为基础,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自我意识习惯等多种层面阐释责任意识的具体内涵,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深化路径进行探寻,以期促进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实施与实践发展。
二、调研方法
调研团前往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暑期挂职实地调研,开展以兰陵街道和江苏理工学院为中心的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和座谈调查,并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形成学习氛围,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分析成果数据以及思考个案,从高校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和大学生个人层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进行探究。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个人意识强于社会意识
调查问卷的数据百分比反应大学生行为自觉程度、精神层面的教育水平、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度高低不一,呈现一定程度的弱化趋势。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价值观念扭曲、集体主义缺失问题。意识上,大学生们更重视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表现为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利益追求,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奉献的重视程度减低。比如对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认识不清,将公益实践与利益挂钩。
(二)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在社会生活领域,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的制度规范缺失;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学校没有足够重视科学合理得对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标准中的责任和义务不够。多选择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存在学生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自我边缘化、过分专注于学术学习忽略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国家实事和社会实践脱节等现象。
(三)生活环境影响
很多大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和认知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容易被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所左右。社会的多元化、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等让大学生倾向于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设计。家庭中独生子女占多数,过分呵护导致学生享乐思想严重,逐渐形成了享受权利意识、忽视义务意识。另外,网络飞速发展,“信息污染”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滋生不良思潮,对责任感的培养产生冲击和负面作用。
四、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对策研究
生命中所有高尚的东西都在于责任的重要性。生活的耻辱在于玩忽职守。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是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把核心价值观实践作为我们神圣的社会责任。积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主旋律。
(一)理论引导
正能量促使大学生摆脱非文明、低级趣味的影响;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与现代潮流融合,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教育相融创造新风向标;落实措施培养大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二)实践支撑
社会实践突破社会责任感培养瓶颈。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改变或深化社会实践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大学生应当在社会和学校支持下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落实责任、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实践中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的责任感。
(三)教育完善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实行联动机制,要加强全社会的社会责任教育。家庭与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政府和各部门积极开发道德教育资源、社会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共同致力于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
五、结束语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要加强全社会的社会责任教育。家庭与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政府和各部门积极开发道德教育资源、社会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共同致力于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
参考文献:
[1]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3).
[2]郭春蕾.浅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