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2017年5月27日,人工智能的代表AlphaGo打败了柯洁为代表的最优秀的人类围棋选手。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越来越多的类似实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文明已经越过了拐点,踏进了加速变化的阶段。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说,21世纪是算法的世纪。具体到小学语文的层面上,我们当然不是要把学生变成机器,而是说,我们的教育,尤其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做出改变,面向未来,面向正在发生的事实。第一个事实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这是新世界的发展趋势,算法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必须主动走向改变,不然,将来只能被动面临改变。第二个事实,我们的学生,基本处于6~12岁的年龄区间,“情感脑”已经发育成熟,但 “理智脑”新皮层仍在生长,尚未完善。因而他们情感充沛活跃,但缺乏自制力,容易冲动,家长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学生情绪的外部调节器。所以,教育真正成功的标志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建设并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推动“理性脑”走向觉醒,让学生习得独立行为的能力。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天然的故事性,以及大量经典名言警句的存在,语文课天然具备传授核心算法的优势;其次,经典名言,比如“为学日益”本身蕴含着算法的规律。所以,普及核心算法,是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且必须肩负起来的责任。
一、学会用ORID“榨干”一个“故事”
ORID,即焦点呈现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是一种通过引导来展开的结构化会谈的形式。该方法常被用来对事实进行分析和感知,和故事结合使用,它将变成斩获认知最猛的套路。
具体来说,O:Objective(客观),R:Reflective(反映),I:Interpretive(诠释),D:Decisional(决定) 转化成四个问题、四个步骤,就能直接用在故事教学上。
1. 什么故事?(你看见或者听到) 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要求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需要注意:要如实复现,不必夹杂个人理解,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关键点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2. 这个故事让你感到了什么?(记录你的情绪波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情感的变化。让学生知道,观察其实就是“官察”,即眼耳鼻舌身意,它们都是你的通讯员。问学生:这个故事,哪里让你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哪里让你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哪里让你不知所谓?注意这些感官反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感情,增强小学生们调节情绪的能力。3. 这个故事让你悟到什么道理?(理性认知)诱导的方法,就是问好问题,寻找联系。比如,寻找故事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问学生:小马为什么不敢直接过河?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林冲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高衙内?学生能找到故事内部的联系,就能读懂故事。寻找和曾经读过的故事之间的联系。比如,看到村上春树为了保持写作状态,每天跑10公里,跑了三十多年,把自己跑成了一个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想想你有没有读过相反的故事?或许学生之前看过了拜伦的故事,这个天才诗人靠每天抽鸦片来写诗,后来为了找灵感,跑到希腊去打战,最后死在战场上,才华和生命一样短暂。对照一下,学生就贯通了知识,就能懂得,锻炼能让创作细水长流。其次,学生还能找到故事和个人经历之间的联系。联系就是知识,学生找到多少联系,学生就获取了多少知识。4. 你的领悟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实战模拟)知识是联系,而智慧是行动。继续问学生:这个领悟可以怎么用?可以用在你正在做的什么事情上?进行实战模拟。比如,巴菲特通过复利法则F=P(1+i)n的故事,领悟到:要财富增长(F),第一是止损(1),第二是加大增长率(i)和增长频率(n),而出发点(P)是没那么重要的。之后他开始设计自己的行动方案,制订计划,从10岁的50美元开始,到35岁成为百万富翁。然后,从每天早上送500份报纸做起,从挨家挨户卖可乐做起,从推销弹子机开始,不断去找湿湿的雪(i)和长长的坡(n)!35岁时,他已经是十几家公司的合伙人,早早达成了百万富翁的目标。我们的学生未必有这种实践的机会,但至少可以把感悟写下来,只要能养成按照ORID读写的习惯,就掌握了成长的根本算法和套路,必将一举多得。
二、用经典名言重塑“学习”概念,更新算法。
概念是一切思维的基础,直接牵扯一切关联和价值观,方法论的设计更直接受制于概念是否清晰,是否准确和必要。简单地说,一个基础概念如果不同,将放大为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天壤之别。比如“泛读”,究竟是解读为“泛泛而读”还是“广泛地读”,带来的影响无比巨大。
小学生理性思维薄弱,概念大多都是家长和教师植入的,事关重大,不可不慎之。而植入的渠道,除了故事之外,名人名言,尤其是一些经典不衰的语言,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认知,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改变命运。然而,可悲的是,许多人从小学阶段开始,脑中逐渐积累了大量似是而非乃至互相矛盾的概念,最终成年之后,遇事就稀里糊涂。太多的“概念”需要重振,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学习”。什么是学习?《说文解字》早已经给出了定义:学者,效仿;习者,练习。然而,这个定义,连同“学而时习之”这句经典,在教师和家长心中都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读,大家对这样一个巨大的秘密视而不见。学,根上就是效仿。那么首先得有效仿的榜样,具体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榜样是谁呢?把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不管你要学习什么,你首先得明确地知道,你效仿的对象到底是谁。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多人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假学习,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榜样。习,是练习。这个字的解读有两个重要点。其一,无他,惟手熟尔。这是《卖油翁》里面的经典名句,又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事实。练习,必须动手,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训练考试能力。从根本上说,应试是一种技能,是手上功夫,手上功夫只能动手练习,动手默写,动手重做。其二,关于“时”,普遍被翻译为“时常”“经常”,这种翻译带来了误解,正解应该是“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要达成生理性的改变,只能也必须依靠高频和高强度的刺激,所以“时”就是随时随地。
在今天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故事和名言把学习的算法和套路带进教室,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学是值得倡导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