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交通一体化进一步深入,“天空开放”进程加速推进,航空自由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1]。国内机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机场群概念逐渐形成,大型枢纽机场地位凸显,区域枢纽机场日益完善[2]。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于2011年12月15日正式通航,是潮汕地区唯一的民用航空港,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381.8万人次[3];规划集中了机场、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成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对外交流和地区内部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通过不同视角分析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打造粤东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加速推进粤东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进而实现“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4]。
21世纪,航空港作为城市对外联系的门户,以其优越的时空可达性,带来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城市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中枢辐射式航空网络遍布全球,亚太地区也将形成诸多航空枢纽机场。
图1 世界性机场与世界性城市分布图
图2 世界航线示意图
从目前航空运输格局(图1)看,在欧洲、北美、亚太三个主要航空市场中,欧洲、北美航空运输格局已基本形成;亚太地区枢纽机场格局正在迅速完善,但局部地区还未定型[5]。这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发展提供了时间机遇。
未来,亚太经济将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中国经济则成为亚太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人情报组织、国际能源署的资料所作的预测,未来15年,亚太地区GDP增长率达4.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内地GDP增长将达到6.9%。航空运输主要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高附加值制造业,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将极大地促进航空运输需求。
从世界航线分布(图2)看,中国处在连接欧、亚、美航程最短的北极大三角航线的“亚洲拐点”附近[6],而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位于中国与东南亚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航线区位,将成为粤东对接国际国内、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
2.1.1 空域资源:广阔腹地,相对优势
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7],揭阳周边地区的大型机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营,即便未来存在支线机场的建设或改建,对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腹地的影响也较小。机场主要依托粤东、赣东南和闽西南的广阔腹地和市场,距离最近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也有200 km,在空域资源的利用上占有相对优势(图3)。
2.1.2 跑道资源:容量充足,空间富裕
跑道资源是决定飞机起降量大小的决定性资源之一。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现状1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远期将建设第二条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 600万人次,设施容量充足[8]。面对广阔而充足的航空客货市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在跑道资源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
2.1.3 客货运量与航线资源:发展迅猛,潜力很大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图4、图5与图6)。2016年安全起降航班3.22万架次、接送旅客381.8万人次、运送货物和邮件2.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9%、19.2%、27.6%,三项运输指标均比机场启用的2011年翻了一番[3]。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辐射范围包括粤东、赣东南和闽西南等潮客地区,服务近3 000万国内人口以及海外1 300多万华侨。2016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开通揭阳潮汕—吉隆坡、曼谷、大阪的3条国际定期航线,使其国际及地区航线增加到8条,通航点达到7个(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首尔、大阪),全年进出境旅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正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潮汕地区具备的人文区位优势,大力拓展国际航线,打通粤东侨乡对外的空中通道;机场航线结构从国内航线为主向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并重转变。
2.2.1 提升航空资源,客流需求趋增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积极拓展航空资源,通过揭阳市政府与德国海德堡市的合作,打造集贸易、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商贸平台,全力创建“国际贸易示范区”;同时开展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汕头以及中以(汕头)航空产业园落地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贸易和人员流通,促使机场开发新的国际通航点,增加国际航线,提升货运中转与集疏运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区域核心地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图3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周边机场布局示意图
图4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历年起降航班架次图
图5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历年客运量图
图6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历年货运量图
2.2.2 粤东区位优势,国内外重要窗口随着国家和平统一要求,以及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揭阳潮汕国际机场逐渐成为香港、台湾、东盟及海内外潮客族群沟通交流、探亲访友和旅游观光的重要窗口。
粤东作为海西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连接点和交汇点,集聚了大量的人流与物流,一方面将进一步承接两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特色产业差异化,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化;另一方面依托海西对台优势和侨胞优势,加强对台经贸深度合作。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则成为粤东和海西、珠三角交流的核心枢纽,加速客货流动,带动汕潮揭区域一体化乃至同城化形成三市合力,进而推动粤东在海西和珠三角之间崛起。
目前,国家的发展阶段已经由生存型步入了发展型,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化使得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尤其是满足国内市场,成为发展的基本取向,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通过“三来一补”起步,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发展道路。
从既要满足对外开放要求、服务外部市场需求,又要满足辐射带动内陆地区要求、服务内需的角度看,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凭借良好的区位可以有效地联通内外,以消费经济为主导,带动区域发展。
自2008年“双转移”战略的出台实施后,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加速推进,给欠发达地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省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仅为5.8%,但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逆势上扬,GDP增速仍达到9.2%,在全省四大区域里增速最高[9]。2015年底,汕潮揭城市群人口共计1 425万,经济规模约4 650亿元,近十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3.4%,超过广东全省的12.5%。
根据广东省“双转移”战略,汕潮揭城市群有选择地引进珠三角转移出去的产业,壮大地方主导产业,推进产业优化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目前该城市群已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实力雄劲、内外贸易空前活跃、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扩大,正在实现新的跨越和崛起。
作为面向世界的两大对外门户,空港和海港同样发挥着城市发展引擎的作用。空港以其便捷性、迅速性,成为国际客运流通的枢纽资源,将带来国际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也成为高时效性产品的重要运输方式;而海港则是国际大宗产品运输的重要方式,是大规模国际物流运作的基本手段,是对接国际产业组织,发展外向型产业的战略资源。在空港与海港的组合带动下,将形成联合带动发展区,促进产业升级,其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一加一等于二”的效益。
揭阳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启动“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两大引擎,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这将成为揭阳规模经济效益辐射带动的重要支撑[10]。在空港经济方面,揭阳将依托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培育区域服务职能,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建设揭阳空港经济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距离广州、深圳、厦门等机场直线距离300 km左右,核心腹地为汕潮揭地区,服务面积约1万km2,人口1 400多万;潜在腹地为梅州、河源、汕尾、闽西南、赣南等地,服务面积3万km2,人口3 000多万。
机场枢纽片区目前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机场周边衔接道路呈“一横两纵”格局。“一横”包括望江北路—机场路—炮浮路;“两纵”包括国道G206与汕揭梅高速公路。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周边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潮莞高速尚在建设中,难以发挥快速联系功能;快速路及主干路极其匮乏,且次干路及支路系统整体性较差;道路系统中断头路较多,如望江北路西端仍是断头路;整体路网的连通度低,难以发挥相应的交通功能。现状厦深高铁已开通,但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高铁站与机场直线距离约7.2 km,联系不便。
根据《潮汕民用机场总体规划》,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发展规模预测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45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8.5万吨;2030年,旅客吞吐量89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16.6万吨;2040年,旅客吞吐量1 6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32.7万吨(表1)。
机场交通集散方式选择主要受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结合国内外机场陆侧接驳方式的客流比例(表2、表3和表4),预测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接驳方式未来以小汽车、出租车和轨道交通为主(表5),且轨道交通承担的比重逐步增加。
粤东地区广大腹地航空客货流的集散依赖于国家层面的区域交通网络。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揭阳市规划有汕梅揭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以及厦深高铁、广梅汕客专[11,12](图7)。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成为粤东地区与香港、珠三角、海西城市群、长三角、闽南等周边地区间客货交流的重要纽带,尤其是高铁网络的建设,将使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服务范围倍数增长,从而改变粤东的交通区位劣势,使粤东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磁力中心。
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的空港枢纽建设被认为是继20世纪的高速公路建设之后,第五个长期影响城市发展和工商业区位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空港枢纽通过带动机场周边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区域的产业扩张和经济增长,形成空港经济区。
揭阳空港经济区是揭阳“空港经济”和“海港经济”两大引擎之一,是揭阳实现赶超进位、后来居上,力拔粤东“五年大变化”头筹,引领汕潮揭城市群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双转移”的核心平台。
现代化的干线机场并不能独立地发展与成长,除了集疏散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外,从功能上一定要得到机场周边地区相关发展的支持。空港枢纽周边地区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合理部署与蓬勃发展,能与航空运输业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吸引更多的客流、物流,促进机场运输量的增加。
图7 规划机场周边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示意图
表1 规划机场航空业务量汇总表
表2 欧洲主要机场集散方式比例分布表(单位:%)
表3 亚洲主要机场公共交通分担比例对比表
表4 国内典型机场现状及规划交通集散方式比例分布表(单位:%)
表5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交通集散方式比例分布表(单位:%)
通过合理规划定位空港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商务、服务、娱乐),尤其是区域性现代服务业的引入,能以功能上的乘数效应来弥补空港枢纽远离市区的地理劣势,带动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内城市和组团的便捷联系,加快机场与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使旅客的出行链结构得以简化,大大提升机场对外门户的优势[13]。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空港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外向性的加大,也能增强机场的枢纽地位,从而使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在航空枢纽体系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通过从亚太、大珠三角、地区以及空港经济区等不同层面和视角,明确了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作为面向国际国内、辐射粤东、具备国际水准的空地枢纽的功能定位和深层内涵。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未来将成为客货运流通的枢纽中心以及粤东北地区对接国际国内、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战略节点。
针对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高起点、高定位,从枢纽政策和枢纽规划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机场未来的规划建设有所裨益:(1)枢纽政策方面:积极增开国际航线;在机场建设的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促进空港经济区的高端发展;引入低成本航空。(2)枢纽规划方面:协调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等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关系,实现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的高效衔接,实现与汕潮揭城市群、空港经济区的有机融合;实现与揭阳港的快速衔接;实现航站楼陆空两侧的高效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