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琳
◇童庸生(一排右一)与友人合影(图片由童式国提供)
童庸生,又名童显祚、童受祚、童鲁,1899年3月出生在重庆市巴县永兴乡宜家桥(今属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幼年时,随做官的父亲童吉庄(又名童裕宽)到山西,在太原读书。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家乡继续求学,1914年入读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童氏族谱》
1919年,童庸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受到该校教师王右木的影响,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童庸生是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1922年10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在成都,童庸生与吴玉章、杨闇公、刘伯承等人志同道合,他们以成都高师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川内革命形势发展。1923年初,童庸生从成都返回重庆,受聘巴县国民师范学校任教员,并迅速投入到重庆团地委的工作中,并成为实际负责人。不久由团转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1926年,经团中央指定,担任重庆团地委书记。
1926年初,杨闇公、童庸生带着中共中央批准四川建党的指示,在重庆展开筹建党组织的工作。2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12月1日,为了支援北伐,中共重庆地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发动了泸顺起义。童庸生是泸顺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刘伯承后来回忆说:“我于1926年在四川担任泸顺起义的总指挥时,童庸生同志任党代表。这个同志是一个对革命忠诚,热情洋溢,善作宣传鼓动的好同志。”
泸顺起义后,童庸生由党组织保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和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2年1月回国,3月从上海乘船返川途中失踪。194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童庸生为革命烈士。
1998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14卷第3期刊载了杨炜撰写的《碧血青春洒江天──纪念童庸生同志诞辰100周年》文章。文中写道:童庸生世居四川巴县永兴乡上圆村(现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章并注明,此说来源于重庆市南岸区编印的《烈士英名录》。
查阅南岸区民政局的烈士名录,童庸生的籍贯栏填写着“南岸区黄桷垭”。上面记载:童庸生是1945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认定为革命烈士。
另据《重庆党史人物》第一辑记述:童庸生又名童鲁、受祚、显祚,1899年出生在四川巴县二圣乡一个濒临破产的地主家庭。
按照1931年续修的重庆静观雍睦祠《童氏族谱》记载的童显祚条,上面写着:童显祚,吉庄公三子,字庸生,川东联合师范毕业,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出席四川国民代表会议,留学俄国,生于光绪己亥年正月二十一日。
《巴县志》对童庸生也有记载:童庸生,清光绪二十五年出生在重庆市巴县永兴场皮家桥(皮家桥又称宜家桥)一个封建家庭,幼时随父在山西生活,少年时在重庆求学。
1985年,中共巴县党史办公室编著的《巴县党史资料》(总第25期),在转载《重庆早期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童庸生烈士传略》一文时,特地将童庸生烈士世居地址变动为巴县长生桥区东永乡(原永兴乡)显林村宜家桥。
◇童庸生生前阅读过的《史记菁华》
童毓英是童庸生的堂妹,在南岸区档案馆保存的童毓英人事档案中记载:黄桷垭小学退休老师童毓英的住址是巴县二圣宜家桥。童毓英的籍贯栏填写的是江北静观,出生地是巴县二圣乡。
那么,童庸生烈士的籍贯或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呢?
根据《童氏族谱》记载,童庸生的先祖童志广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檬子园梨子冲起程入川,在重庆北郊的静观场落业,建童氏祠堂。按照字派辈序,童庸生和堂妹童毓英属童志广的第十八世孙。
既然童氏始祖落业静观,什么时候子孙后代——童庸生所属这支脉系到了巴县永兴乡宜家桥呢?
19世纪初,静观太始祖童志广传衍至童为宪。童为宪,又名童庆益(后人习称其童庆益),1811年在重庆陕西街出生,卒后葬于巴县凉水垭。童庆益和夫人都是朝廷五品诰封。
作为童氏后人,我小时候常听母亲(她祖母叫雷伯隆,系童庆益的外孙女、童庸生之父童吉庄的姑表妹。雷伯隆在巴县宜家桥外祖父家长大——作者注)说,童庆益在巴县永兴乡置有宜家桥宅院和地产。1972年,我去成都大姑婆田儒珍(雷伯隆之女)家度暑假,她对我说:“宜家桥的童老五是留苏俄的(指童庸生,在家排行第五——作者注)”。我母亲和大姑婆还记得族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宜家桥的童家是官家,大朝门平时不开,要接圣旨时才开。”
1976年,我陪几位童家长辈参观重庆白公馆。来到罗世文烈士塑像前,五姑婆童毓英说:“罗世文抗战时期到过我家。”我问舅舅童登策(童庸生的堂侄)是怎么回事?他说:“罗世文是五爸童庸生的学生,童庸生当时任中法大学教务长,罗世文和五嬢(即童毓英)都是他的学生……”舅舅还说:“童庸生把弟弟童老七也带到苏联去了。”
从《童氏族谱》的“为宪世系”表中可见,童庆益及夫人育有六子。后来,儿大分家,宜家桥宅院由三儿子童昭刚和五儿子童昭诚继承。童庸生是童昭刚的孙子,童毓英是童昭诚的孙女。
1949年以前,在宜家桥宅院居住的就是童昭刚和童昭诚的子孙。1949年后,童庸生的八弟童渝新仍住在老屋,他的遗孀沈银华近年才在宜家桥宅院去世。
住在宜家桥的童家人,对老屋有着很深的感情。男人到外面做事去了,妻儿继续留在宜家桥;家人在外求职或求学,他们把“巴县永兴乡宜家桥”作为通讯地址。童庸生的三哥童道新,当年加入国民党,其入党申请书上写明巴县永兴乡宜家桥是永久通讯地址。童庸生的四哥童仲新1948年在重庆城病逝,遗体则运回宜家桥宅院旁安葬。
童庸生早期,因读书、工作常往返于永兴场宜家桥和重庆城之间。途中,要路过巴县长生桥,他姐姐童显贞就住在巴县长生桥大房子(大房子为居住的院子之名——作者注),他不时上门探望。童显贞的女儿赵如群回忆说,舅舅来我们家,对我们说,外外(对外甥的昵称),你们在家不要欺负“干人”(穷人),今后“干人”要翻身哟!童显贞的儿孙回忆说,童庸生曾将一挑书从宜家桥挑到他们家保存。很多年后,只留下6册《史记菁华》。
如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童庸生就读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时阅读过的书籍——6册《史记菁华》。书中内页有“是书置于乙卯年仲夏月时祚方肄业于川东师范学校第二学期也”字迹,封底钤有印章“受祚”。“受祚”,显然是书的主人。这6册《史记菁华》,由童显贞之子赵鹏于1985年捐赠给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前身)。
时过境迁,据《巴县志》(1992年版)记载:1953年,巴县新设二圣区,永兴乡属于二圣区管辖。1957年,巴县裁二圣区。之后,巴县永兴乡由长生桥区管辖,1985年永兴乡更名为东永乡,现在属巴南区惠民街道管辖。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童庸生烈士的籍贯(故居),应为重庆市巴南区惠民显林村(宜家桥),即原巴县永兴乡宜家桥。
附图:为宪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