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证导向、学科交融、品牌塑造”的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2018-08-29 11:32李海翔林华刘立恒尹珍曾鸿鹄
中文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牌塑造

李海翔 林华 刘立恒 尹珍 曾鸿鹄

摘 要:随着当前工程技术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给排水行业的内涵和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扩展,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改革入手,全面探索专业认证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品牌支撑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认证导向 学科交融 品牌塑造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8-0-03

前言

高等教育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国的工程教育也表现出与社会需求不对应的特点[1]。中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0年代,目前有15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水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随着当前工程技术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给排水行业的内涵和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扩展,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许多高校在工程专业发展建设中,并未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单科性的工程人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

2.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些缺憾和不足凸显出来,影响了教学质量

3.随着同类专业办学学校快速增加,地方高校面临竞争加剧却缺乏品牌效应支撑的困境,直接影响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桂林理工大学于1993年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创办了广西最早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培养了大量人才,针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大力开展专业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2年开始,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评估认证标准为准则,以塑造特色鲜明、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牌专业为目标,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在广西率先通过国家本科专业教育评估认证(2008)年和复评(2013)(首次通過认证时全国开设本专业150余所高校中仅19所通过认证),成功探索出专业认证引领、品牌支撑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使专业办学跻身区内同类专业一流、国内先进水平,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思路及技术路线

专业评估与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对接,促进工程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国际间本科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办学实际,以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标准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对涉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开展规范化、系统化、整体性和体现特色发展的改革,探索专业认证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品牌支撑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

二、专业认证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品牌支撑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1.深化教学研究,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学校定位,又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未来的发展。桂林理工大学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发展趋势、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验实践教学等研究,结合区域和行业发展特点和自身特色,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专业评估认证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可行的、可操作的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培育学生具备服务区域和行业的专业特长、实践专长、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职业核心竞争力。

2.围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跨学科高度交融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载体和信息资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现代工程综合化和复杂化的特性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证标准也强调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求每个知识点都能对应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课程,一方面将认证标准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和注册工程师对知识结构的需求一一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形成专业教育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有效衔接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将课程体系的设计搭建于多学科的知识基础上,特别是深度融合地学、环境、材料、化学、土建等学校优势学科开设交叉课程(如水文化、水科学与水工程)、综合课程(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综论课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型课程(饮用水深度处理原理与应用、水处理工程设计实践)等,不断加大学生选修各类课程、第二课堂、第二学位、辅修专业的自主权。同时基于视频公开课,建设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5E”(Electronic电子化、Engineering工程化、Expleror探索性、Easygoing易学、Enjoy乐享)学堂,有效解决高校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另外,吸纳了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建设跨学科教学共同体以实现学科融合课程的有效教学;同时要求每门课程、每一名教师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不断加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力度,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达成,使之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变为业务和技术上的特长,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环节和工程文化熏陶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程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推动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育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培育学生的实践专长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具备将专业特长创造性地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课题组与企业共建共享工程文化氛围浓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室;创设了本科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制度,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展定向联合培养项目;建立了“基本型、提高型、创新型”的多层次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开设了一批结合广西特色行业废水处理、漓江水环境治理等具地方特色的“实战性提高型”实验项目,增设了一批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开发了一批以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的使学生经历了完成一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科技立项型创新实验”;与企业共同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和联合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实践教育贯穿于工程教育的全过程[3]。

4.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强化办学影响力和竞争力

工程教育认证强调满足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要求,鼓励专业在达到教育质量实质等效性的基础上发展多样性,即鼓励专业特色发展。专业在特色发展的同时还应形成一定的优势,增强对优质生源质量的吸引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满足专业认证标准规范化办学的基础上,全面融合“漓江”、“灵渠”和“岩溶湿地”等桂林独特的水生态、水文化和水工程等特征打造专业特色,营造特有的专业文化;建设一批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全国同类专业形成比较优势;依托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向社会各界宣传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提升本专业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5.构建“开放-多元-动态-全面”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认证的特点之一是认证结果不是终结,不仅关注被认证专业的现状,而是以整改和发展为目标,重视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专业认证的核心在于不断查找出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建设实施,最终能够输出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职业工程师。打开校门加强与外界联系,建立由学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多元-动态-全面”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依托政府、企业、和毕业校友的校外反馈机制对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如建立涵盖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知名专家和优秀校友组成的专业校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和决策参考;聘任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专家为教学质量督察员持续开展教学督导并定期出具督查报告;建立北京、广东、南宁等地本专业校友会组织定期对毕业校友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采集反馈意见)。另外,教师评教督导和学生评教的校内反馈机制对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具体措施有:聘任校内教学名师开展不定期的教学突击检查;建立学生访谈口头反馈,调查问卷书面反馈和网络在线评价反馈等多种形式结合的评教制度。

三、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效果

1.校内应用

自通过评估认证以来,连续多次获得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优秀本科毕业设计4篇(每两年评选一次);各年級学生100%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立项和竞赛,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内的全国性学术和创业大赛奖励6项,全国性软件建模大赛奖励1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篇(学生第一作者发表16篇)。近年来新生均以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每年30余名外专业学生转入本专业,本专业无一学生转入外专业;近三届毕业率和学位授均为10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调查显示一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大型设计、施工和运营单位并承担了大量复杂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毕业前三年工资收入水平总体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大量毕业生在从事专业工作5-8年内考取各类注册工程师证书[4]。

作为桂林理工大学首个通过专业评估认证及复评的专业,所做出的开拓性努力和创新性实践使其成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排头兵”和“示范田”,2016年在全校50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二。学校多次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专业评估认证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动了其他专业开展专业认证。学校以专业评估认证为重要抓手,推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于2014年通过本科专业审核评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环境工程专业已完成工程教育认证的校内现场考察。

2.校外推广

通过专业评估认证及品牌化建设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成果多次被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推介,学院先后承办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委员会全体会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学校院长(系主任)大会。近年来吸引了东盟地区留学生及家长近百人前来参观考察,广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20余所区内外高校先后与我们交流评估认证经验,并借鉴本成果;南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每年近200人次学生到水污染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生产实习;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联系我校提供支持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端应用本科班;本专业每年为广西城建和环保系统提供1000余人次的培训服务[5]。

3.专家、用人单位评价和媒体报道

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崔福义教授对本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桂林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评估认证为指导,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在实现了规范化办学和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突显了办学特色,为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专业评估认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用人单位认对本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高度满意,毕业生不仅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通过3-5年的发展,很多毕业生已经进入中层管理岗位,在行业中也占据了较大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行业主管部门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表扬,指出桂林理工大学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主动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引领广西水工业技术进步、保障用水安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莉.浅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 2014, (4): 63-64.

[2]张晓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概况[J].给水排水, 2017,43(7): 141-144.

[3]蒋宗礼.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6, (11): 27-30, 84.

[4]邵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9.

[5]姚志平.卢志勇.新时期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6(1): 11-15.

猜你喜欢
品牌塑造
滴滴出行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用
新媒体时代企业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论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效果层次模型的服务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