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见”的教学设计

2018-08-29 11:00扈东颖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陈情表人民教育出版社被动

扈东颖

摘要:“见”这一实词在高中文言课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最为常见的含义表示见面,或者表示被动,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材中《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课下注释给“慈父见背”的解释是“弃我而死去”。深究其意,并不能解释的通。因此,针对课下注释释义模糊的情况,有必要进行一些补充。笔者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对于“见”这一词的相关注释,结合字典以及相关文献对“慈父见背”中的“见”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见;文言文;注释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陈情表》中,李密在向晋武帝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对于其中的“见背”,课下注释是这样解释的:“弃我而死去”。显然这句话只交代了文意,若要深究每个字的具体意思,这样的解释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背”本意为两个人相背,在这里应取引申义为“抛弃”,这个字比较好理解,见在这里面的意思是什么还需要一步步的说明。

在《字源》中“见”的甲骨文 字形为人跪坐而视,所以见的本义就是看,这与我们现代汉语常用的“看见”等词的意思一致。对于“见”为看见、看到的含义在课本中我们很常见,同在《陈情表》中的一句话“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这里的见是看见的意思。此外还有会见、进见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表示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的见面。反过来,古代社会地位高的人见地位比其低的人,“见”就被翻译成接见的含义,如《左传·庄公十年》:“公將战,曹刿请见。”在《荆轲刺秦王》中:“(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国使者咸阳宫。”与上面有计划、又准备的见面不同,“见”还有遇见的含义,表示不期而遇。《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再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上对于“见”的解释都是表示动作双方见面的含义,既是比较常见的含义,也较为理解。

往往在中学课本中,“见”表示被动的含义也较为常见。荆轲刺秦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这里见欺就是被欺的意思。再有《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另外,“见”经常与“于”连起来表示被动的含义,组成“见……于……”的结构。如《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人教版必修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这里的“见”都是表示被动含义的,也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解释。但是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中,把见解释为被动的含义显然不符合逻辑,也不通顺,所以这里的“见”有着其他的含义。

在《汉语大字典》中“见”的一种释义可以有助于我们正确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字典中“见”有一个含义是:“”用在动词前,有称代的作用,相当于前置的“我”。这样“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中的“见背”就可解释为“背我”,也就是“抛弃我”的意思,至于文中解释为“弃我而死去”属于对文意的解释,“死去”是在“抛弃我”的基础上编写者另外加上的,并不是词语本身的含义。其实在课文中出现过相同的用法,如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录”的含义就是惦记我。另有一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这里“见丁宁”是“丁宁我”的含义。

其实与“见”相同用法和含义类似的还有“相”。“相”在一些句子中同样表示与“见”同样的含义,但是表意比“见”更加丰富。《孔雀东南飞》中相的用法就很丰富。“相”放在动词前做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可译作“我”、“你”或“他(她)”。当“相”含义为“我”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含义为“你”时:“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含义为“他/她”时:“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再如曹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的相可翻译成:“我”。

“见”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含义众多,辨别同一个字的不同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加深理解,更能让同学们更加准确地翻译文章,提高阅读速度,作为教师以后遇到课下注释解释得不甚准确的时候应该学会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的词的含义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语言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3904-3905.

[2]李学勤.字源[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761.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20.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2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5-30.

猜你喜欢
陈情表人民教育出版社被动
一表陈情动君心,两难抉择牵古今
——《陈情表》教学设计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陈情表》新读
论《陈情表》的“反复”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