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改革后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2018-08-29 15:27陈纯
时代金融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

陈纯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前进,我国在注重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经济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公益类事业也在近十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公益类事业的发展给我国的安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能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分类改革 公益类 事业单位 财务 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体制下的一个特色的机构,是其为我们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服务机构,同样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现阶段我们对事业单位的建设已经有了一个不小的进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受到公众的关注并不是很高所以在其具体实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论指导的层次,具体并且行之有效的指导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这也就直接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财务控制意识薄弱,制度执行方面存在欠缺,管理的模式良莠不齐以及存在审核制度不健全等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使之健康发展做系统的探究。

一、明确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公益事业类单位的良好而健康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对明确的硬性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所在,在此基础上能否让公益性事业单位发展将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一)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

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对社会资源在使用角度上有十分积极的保障作用。公益类事业单位其本身资源来源方面便是国家财政或者社会捐助而产生的,用于提升其整个社会的资源合理配置。而若是其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因为缺乏控制而导致其计算出现问题的话,无疑将会对真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措施

公益类事业单位在其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仅对整个社会资源在使用方面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本身还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接受当地居民监督的示范性单位,其若是能实现资源、财务全透明的话居民也就能够切实的了解其本身对整个居住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大大降低了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或者资源问题的质疑性,最终能够在其带领之下形成一种“全民监督,财务公开”的良好风气,杜绝不法分子在其中进行操作的可能性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

(三)是杜绝腐败的重要方式

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财政因为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管辖,很少会有人对其内部的财政问题产生质疑。在这样优越并且缺少监督的环境中,若是其个人没有良好的修养和定力,很容易产生“歪斜”念头,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对事业单位下属单位或者个人“开后门”,从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为了杜绝这种行为的产生,所以应该积极的加强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的控制。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

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理论是管理理论的延伸,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学在不同的领域中所产生的不同角度成就。早在2006年审计署就应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从静态上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履行其公益服务的职能目标而建立的风险防范系统,建立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将行政、管理、会计等融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从动态上说就是单位为了履行公益职能实现单位总体目标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自我规范的过程。有学者对其做出了简单的解释,认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单位为实现其组织目标,制定制度规范、实行控制措施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控的整个过程。

(二)主要目标

内部控制在实行的过程中所必须要保证的就是其单位整体组织的目标必须具备统一性,其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问题上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一,保证经济行为合法,企业事业单位所从事的活动或者行为必须是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杜绝一切不合法行为的发生。基于此点,事业单位内部就应该积极的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独立的账本自觉提交报表接受监督。

第二,保证资产安全以及资产的有效使用。近年来国有资产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热点,每隔一段时间所发生贪污事件时刻挑动着我们的神经,因此为实现其资本的有效使用,必然得将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摆放在首位。

第三,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当前阶段中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企业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公益类事业单位规模的提升就必然会面临着其内部在财务的管控方面出现更加复杂现象的产生,而这中管控上的复杂化就会导致其本身的计算量加大或者更新速度慢,错误信息或者信息的滞后性都不利于其本身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采取部分的行为措施来帮助其能健康而稳定的发展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财政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够完整

我国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所采取的强制性内控制度,仅仅是在2014年正式确立,其起步晚的弊端暴露无遗。因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可谓是我国的一大创举所以在制度的制定方面并没有一样完善的制度供我们做参考,所以在其内部的控制问题上,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创新。所以才会出现当前情况中的“漏洞现象”。

(二)审计机构名存实亡

内审机构每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都会挂名,但很少有内审机构能够毫无阻碍的进行自己对内控的监督工作。这与各个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观念有关,很多的领导认为内审机构的存在就是在限制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行为束手束脚。所以很多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一直很少存在内审机构,从而对内控执行的监督能力大大下降。

四、如何提升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控制

(一)推进内控理论,强化风险意识

内控理论是能够保障进行完整而有策略的内控的基础,所以首先要做的就应该突进其理论知识的覆盖面。而单单有了理论知识做基础是不够的,还应该积极的推进其使用情况,调动在职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其次还应该强化其风险承担意识,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并且做到定时对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切实去提升其管控能力。

(二)强化制度的合理规范执行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制度重在执行,没有执行的制度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摆设”,事业单位内部有效控制的前提就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做到规范性执行,各个部门履行了各自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对即将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确定性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精算并且计入财务收支项目,严格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第一,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使之不再流于形式。

第二,内部建立或外部聘请专业机构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应该积极的实行类似于与建立健全信息制度、推进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其具体措施的推行。

第三,建立事业单位的预警系统。良好的预警系统应该能够在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的计算基础上,形成一种对于财务系统的良性动态监督;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做好对内外控的监督工作,积极的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从而方便对意外产生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防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我们虽然已经有了必要的意识,但是受到起步晚以及参考性差的原因导致我们并不能及时的对其内控作出最合适的监督姿势,从而影响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寻找正确而高效的解决方式来提升本身的内控能力,做到使公益类事业单位能够在一片健康的环境中,安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刁雪林.治理视角下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07-109.

[2]刘向荣.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中國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3):209-210.

[3]醒月.F公司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改进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

[4]常丽.政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基于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6(03):15-20+95.

[5]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05):35-41+94.

[6]袁敏.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基于戴尔公司案例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2(04):28-35+94.

[7]税小华.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为例[J].商业时代,2011(31):69-70.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