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礼仪教育备受关注,但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层面都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礼仪教育中,从礼仪教学中的智能分配、礼仪教学的分层、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评价的多元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多元智能;高校;礼仪;教育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精辟的论述了礼仪在治国安邦、成就事业、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礼仪不仅是个人风貌、道德水准的体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一直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尤其是2000年后,各种礼仪教育和礼仪培训遍地开花。针对当前大学生礼仪意识淡泊、礼仪知识欠缺、行为失范、素养滑坡等现象,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礼仪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礼仪教育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礼仪课程,开展礼仪培训和礼仪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讲文明、讲礼仪,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但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层面都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学校对礼仪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笔者对武汉高校礼仪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近70%的高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礼仪课程位置相对较低,大多数高校把礼仪作为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仅有20%的高校作为必修课程开设,礼仪课程学时大多为30-36学时;一个教学班100-200人;调查的十所高校中,仅有一所学校礼仪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
2.礼仪教育专业师资缺乏。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师具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背景,仅有28%的教师有礼仪培训师的资格,或曾在相关行业从事礼仪工作,具有实践经验;但72%的礼仪教师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工作,缺乏礼仪实践操作的能力,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同步。还有部分学校的礼仪教学由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承担。
(二)教师层面
1.教学方法不灵活。笔者调查的十所高校中,50%的高校礼仪课堂纯讲理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整体教学效果较差;50%的礼仪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有适当的运用,但学生人数多,互动练习的频次和效果都受到限制。
2.知识讲授与实训脱节。调查显示,各高校礼仪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模式,虽然课程中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教室进行,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结果学生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
3.考评方式单一。笔者的调查中,30%的高校礼仪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笔试,以理论考试为主,学生基本上靠死记硬背应对本门考试;50%的高校礼仪课程采取了笔试加面试的考核方式,考查本门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的情况;20%的高校礼仪课程仅采取了面试的形式,教师评分为主,考评方式单一。
(三)学生层面
1.学生不重视选修课程的学习。88%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影响到个人的成功成才,但实际在课程学习中却存在着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等行为,意识与行为相悖。学生间流传着“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实际课堂出勤情况是必修课高于专选课,专选课高于公选课。
2.礼仪学习的功利性强。大多数学生选修礼仪课程,一是因为课程内容简单,比较容易获得学分;二是因为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和方法,有利于求职就业,学生认为礼仪教育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应聘就职上。礼仪的教与学都停留在使用表层,缺少对本质和内涵的充分把握,教与学都呈现出短、频、浅的特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及其特征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加德纳(Howard Gardner)l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智力定义。他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即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这八种智能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智能。[1]
这八种智能在个体上呈现不同的组合方式,导致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和不平衡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即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间的智能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以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着眼点。[2]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
1.每个个体的智能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且这八种智能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的整体存在的。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各种智能充分的、合理的、紧密的、协调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潜能。[3]
2.智能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每个人的成长不仅受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及教育环境的极大影响与制约,而且环境的差异也对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方向和程度都有极大的影响”。[4]同时每个人自身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内容和方式、人与自然之间交往的内容和方式等都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3.强调不能单一的看待智能,要多维的看待智能问题
“八种智能的观点虽然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人类智能的特点,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重要的不是八种、九种或十种智力,而是一种多维度地分析智能问题的视角。”[5]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不仅仅是几种智能的组合,所以我们应该以多维度的视角来看待每個人的智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新时代的礼仪教育逐步呈现“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礼仪教育的特点,关注学生特质和发展潜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各方面的潜能。
(一)礼仪教学中的智能分配
笔者将礼仪教学的内容分配到多元智能中的各项智能,通过各项的学习和训练,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如,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敬语、谦辞、雅语的使用;沟通技巧、拒绝的艺术等。数理智能:案例的分析、判断,任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视觉智能:男女士仪容修饰、选择颜色和款式进行服装搭配。身体智能:各种仪态协调;女士丝巾、男士领带的系法。音乐智能:举止礼仪训练中的背景音乐,感觉节奏与欣赏音乐。人际交往智能:各种角色的分配和扮演、人际关系的调节、团队协作。自我认知智能:设定个人学习目标、自我选择任务和角色、自我形象设计。认识自然智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礼仪教学的分层
礼仪教学应针对不同的需求分层教学。一是年级分层,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主要讲授仪表举止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节日礼仪等,使学生能在课堂、社团、寝室等各种场合较好的表现自己;针对大三大四学生主要讲授求职礼仪、商务礼仪、政务礼仪、涉外礼仪等,使学生掌握职场往来礼仪。二是专业分层,针对工商、国易、物流等专业开设商务礼仪、涉外礼仪;针对公共管理专业开设政务礼仪,针对酒店与旅游管理等专业开设服务礼仪。三是课堂内外分层,课堂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将礼仪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课外通过各种社团活动,“礼仪风采大赛”、“礼仪知识竞赛”、“风采女生”、以及商务谈判大赛、公务员模拟面试等活动引导正确的运用礼仪为自己增色,并在实践中学习礼仪知识。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与特定环境和教育相结合的,人的理解能力受特定情景的制约,主张在特定情景中的理解才是真实的理解,才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指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礼仪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训练目的,设置具体情景,在模拟情景中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礼仪训练,从而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礼仪知识。如:教师设置社交场合、商务场合、家庭三种不同情景,学生扮演男士、女士、职位高者、职位低者、主人、客人等不同的角色,这些情境的区别、角色的区别都导致了握手礼仪的不同。[6]
(四)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指标应该是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多元、评价方式的多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挖掘学生的智能强项,促进其发展。在多元性课程评价标准中,应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为一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自主练习评价、团队协作实训评价、社会实践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普通能力和优势能力的综合表现”为评价标准。[7]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笔试考核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多元化的评价能促进教与学。
参考文献:
[1]毛莉.多元智能理论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
[2][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刘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社交礼仪教学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0).
[7]宋歌.开发中职生潜能的实践研究—多元智能理論的视角[D].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