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利娜
摘要:胡适先生说过:“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也曾说,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可见作文不可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因情而缀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套话。”这一标準强调的是学生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所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写出具有真实情感及独特感受的文章,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这一要求,也是当前作文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结合教学中实际情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86-01
1.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嘴巴
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而又自然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亲自去说、去表演、去练习、去体会,这样,学生的嘴巴张开了,大脑思维也就灵活了,想的词也就多了,进而就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不要充当检察官的角色,要给学生自己意识错误的机会,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害羞的同学,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张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说,倾听并理解学生不连贯、甚至不达意的句子,使不同的学生都敢于开口。
2.抒写真情实感
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应当有信心,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新颖,更不能只关注作文训练的文字技巧和形式,忘记了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为了追求作文的语言文字的表层训练效果,放纵学生在记实作文中胡编乱造。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将会愈低。让学生的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是天然合理的,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最吸引人和最感动人的,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学生作文自然是健康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记叙文中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不仅最有意义,也是他们最想写也是最好写的内容。
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不能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前卫想法一概否定,视为异端,从而一棍子打死,我们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我们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做自己所做。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基础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入生活,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镜头,收集蕴含于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要常常告诉学生:其实你们的眼睛就是最好的“摄像机”,只要你们多一份留心,就能随时随地把生活中的亮丽风景拍摄下来。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生活,捕捉到生活中最精彩的镜头,事先做了这样的布置:请大家把上学路上见到的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拍下……
4.重视周记训练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想象力和积极丰富情境情感等。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氛围,让学生之间自由的表达真实情感。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教育。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综上所述:作文的功夫在平时不断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对话,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探讨,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他们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浅谈作文教学一亮点[J]. 乔密霞.学周刊,2012(36).
[2] 关于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研究[J].陈静.学周刊,2015(24).
[3]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J]. 李洪义,李贵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