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承传,文化长江

2018-08-29 17:08
中华儿女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文化

从唐古拉山脉发源,长江浪奔涛涌地铺展开来。当曲、沱沱河汇集藏文化的神秘悠远,川江奔涌巴蜀人民的热情火辣,扬子江水浇灌吴越大地的清新雅丽,这些使得长江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巫山神女、君山斑竹、柳毅传书等傳说建构着先民的内心世界,勤勉开拓、精耕细作形成了典型的民族性格,长江造就出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也形塑着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是长江经济带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江文化包括水系文化、渔农文化,蚕桑文化、石器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以及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口承故事、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文学艺术领域,是中国和世界的一个悠久博大、丰厚精深,不断演进发展的无尽宝库。

作为流域性的空间文化,长江文化也是动态发展的民族历史和区域文明。长江经济包括从原始自然经济到当代信息产业的各种经济样式,它以包容、辐射、传承、创新为特色,成为当今世界东方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流域经济。长江文化与长江经济有着包容统一的整合关系。长江文化不仅是长江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资本,也是长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背景。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文化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江山如画,多少能工巧匠为长江的风姿而咏叹,把丰饶的物产幻化出夺目的光芒。一把越王勾践剑,尘封两千余年仍寒气逼人,是古代青铜兵器制作技艺的最高峰;一方苏州园林,以亭台楼阁营造咫尺山水,将惬意自然的东方美学演绎到极致;大足石刻千姿百态的造像,融佛教教旨与儒门精义于一炉;景德镇瓷器漂洋过海,成为享誉全球的靓丽名片。心口相传间,一代代积累的技艺得以传承,一辈辈磨炼的匠心得以延续。今日长江经济带,仍能从中汲取丰厚的养料,孕育新的文化果实。

文化由人创造,而人又是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楚人老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哲思,为长江水德定下基调;蜀人陈寿秉笔直书《三国志》,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化作细致入微的理性分析;李太白远望天门山,挥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千古绝句。长江养育了无数的名人雅士,但后者不过是长江奔涌向前的注脚。千千万万勤劳朴实的长江儿女,以精神为舵,以文化作桨,为这一江碧水提供不竭动力。

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长江经济带,也是一条文化带。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传承文化传统、交流文化感情、互通文化资源提供了平台;反过来说,文化为长江永续发展加注了活力。无论是滇黔荆楚等地域文化,还是刺绣漆器等器物文化,无尽的非物质文化财富等待挖掘。只有充分涵养长江历史文化根脉,才能让沿线11省市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枝繁叶茂。

打造文化长江,须打好文化产业特色牌。重庆依托大山大水、大城大桥的地域特色,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设施;湖北举办荆楚文化节,为文创企业提供与资本对接的平台;江苏打造“江南水乡”田园文化旅游线路,助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摸清文化资源的“家底”,瞅准大众的需求,才能把地域特色转化为文化品牌。

打造文化长江,要注重协同作战。《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到,“弘扬长江流域特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改造设施落后的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协同开发和共享”。沿江文化开发,各地应形成联动,各有各的味,各出各的彩,才能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互相激荡。进一步说,绿色发展,须以“绿色文化”驱动;对外开放新格局,须以“开放文化”催生;城市群建设,须以“城市文化”打底。挖掘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长江经济带建设会更为绚丽多彩。

打造文化长江,更要激活流淌于血脉中的精神力量。创新与奋斗,是长江的生命气质。中国第一个机器钢铁厂、“万里长江第一桥”、我国第一个自贸区……这些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第一”,标注着“有源之水常新”的长江精神。继承“首吃螃蟹”的胆识,方能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依靠“勇涉险滩”的精神,当代勇士建成三峡,让桀骜的江水露出了温顺的一面。惟奋斗者强,惟创新者胜,下定“啃硬骨头”的决心,长江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终将退入历史。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长江掠影
谁远谁近?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长江8号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