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根 执着而卓绝,是为“匠”

2018-08-29 17:08梁伟
中华儿女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南昌货车铁路

梁伟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铁路货车检车状元,他一举打破了沉寂二十多年的铁路货车竞赛纪录。他是同事眼里的车辆专家、领导手里的技术王牌、队员心里的“刘教头”、劳模当中的“老劳模”。作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他成为铁路货车检车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一人。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國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多项荣誉。

他就是江西省青联副主席、中铁南昌局集团公司南昌南车辆段安全科工程师、首席技师刘发根。

“80后”的刘发根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却不乏青年人的气息,他会骑着山地车纵横荒野,也会到厦门来跑一次属于自己的马拉松,“经历一段挑战极限和巅峰的体验可以赋予你一个契机和视角,让你即便在职业生涯刚启程的时候,也能穿越到未来的某一个高度,回看自己某一阶段的职业历程,发现其中的困难、挑战、瓶颈,并用当下视角审视你是如何面对的,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刚启程的你,从而让你在接下来的路走得更坦然、更坚定、更有的放矢。”刘发根说。

“我想走出那片山沟沟”

7月12日,由江西省青联、团江西省委主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青联委员走基层、进青年学习十九大精神交流活动”在南昌举办。在与青年代表的分享交流会上,刘发根是这样开场的:“我出生在江西宜春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全家的生活及我们三兄妹读书的费用都得靠父母亲从地里刨,加上父亲的身体不好,患病多年,可能是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原因吧!我们兄妹三个学习成绩都特别好,我从小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走出那片山沟沟。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我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考入南昌铁路机械学校铁道车辆专业学习。”

那一年是1997年,要知道在进入南昌铁路机械学校之前,刘发根从未坐过火车,或者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生活就此再也没有和铁路分开过。

四年的中专生涯,让刘发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而在实习期间,一个专业课老师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对他说:“将来到了工作岗位,倘若有机会参加技能竞赛,一定不能错过。”

2001年,刘发根毕业了,成为南昌南车辆段沙北列检所的一名检车员。

刘发根说:“我所在的列检所位于九江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条件相当艰苦。检车员本就是很辛苦的岗位,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我们都必须露天作业,每天下班就像煤矿工人从井底上来一样。”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刘发根求知的欲望从未退缩。那时候,他发现自己有很多的零部件都不认识,于是经常在下班后,跑到沙北编尾的站修所里,偷偷拆解报废车辆的零部件,然后再装好。为了记清楚众多零部件,他就用粉笔把名称写在上面备忘。很快,他对车辆组成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故障处理经验。

走上了“快速修”道路

2002年,刘发根在车间看到一张大红喜报,内容是车间一名职工在段工会举办的“快速修”比赛中取得了名次。原来,对于编组场的车辆检修部门来说,一列车子到达时检修时间只有35分钟,出发检修则是25分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检修速度越快,就表明技术水平越高,这就是“快速修”。看着喜报,刘发根乐了:一个检修工人也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他又想起了当年实习时老师对自己的忠告,于是他找到车间工会主席,打听参加“快速修”比赛的程序。

就这样,刘发根走上了“快速修”道路,没过多久,就被推荐参加了段学技练功集训队。“集训队应该说是我们单位的‘黄埔军校,很多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劳模先进都是从集训队走出来的。当时我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点名堂来。”

十几本规章制度,7000多道技术业务题,本来记性就不大好的刘发根知道要想利用业余时间拿下这么多业务知识,只能一遍遍地温习。那时候的刘发根几乎每天书不离手。在他的宿舍里,书桌上、枕头边到处都是业务书。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晚上,他就一个人坐在宿舍外的路灯下看书。冬天的九江特别冷,室友担心他感冒,让他进屋看书,他却说:“屋子里太暖和了,容易睡着。在外面虽冷一点,但头脑更清醒,更容易记忆。”为了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他给自己订了一个近乎苛刻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5点钟之前必须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上床睡觉,刘发根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控制在4个小时。

2003年10月,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当时刘发根正在吉安封闭集训,“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因为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还通了电话,他还好好的”。当时,刘发根连夜启程回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心情悲痛的他还是没有忘记带上那本《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一路上他含着眼泪背题目。回到家他只呆了短短3天,把丧事办完后就立即赶回了训练营地。和他形影不离的还是那本《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

学习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强大的实作能力,当时正值夏天,在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训练场上,他一直在玩命般地反复练习,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常常一天下来,小便都没有,因为体内的水分都以汗液形式排出了,有时候练习久了,他的小腿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吃饭时手抖得连菜都夹不起来。

中国最年轻的铁路货车检车状元

南昌铁路局工会,每两年就会牵头开展一次全局性的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2004年7月,南昌南车辆段工会在沙北举行技能比赛。在上午更换制动梁的比赛中,刘发根为了使出全身的力气,习惯性地用牙齿咬住舌头。突然脚底一滑,下巴重重地撞在了轮轴上。当时他感觉到牙齿深深地刺进舌头,咸腥的液体顿时溢满口腔。那一刻,痛感让他略微地停顿了一下,随后他便蹙紧眉头,紧闭嘴唇,涨红着脸继续做好动作。因为比赛当中,如果“见血”就要扣分,所以刘发根就把嘴里的血一口一口吞了下去。

刘发根说:“可能当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比赛当中,根本感觉不到疼,以为嘴唇破了,或是牙齿磕到了。直到我把所有动作做完,去卫生间照镜子才发现我把自己的舌头咬断了。”

在医院縫了8针之后,刘发根又出现在了下午比赛的现场,他嘴里咬着纱布完成了全部比赛项目,并且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也正是这次意外受伤,给他留下了说话有点口齿不清的毛病。就这样,刘发根在段里也成了“名人”,当年年底,他第一次代表南昌局到齐齐哈尔参加铁道部技能比武,因为过硬的基本功,南昌局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是局里面公认的头号种子选手。然而由于临场经验不足、训练不全面等原因,就连他最有把握的几个项目,他也出现了失误。在这次全国大赛中,刘发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

“我常常庆幸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临阵脱逃。经过几次挫折的磨炼反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真正把吃苦当成一种体验,在进步中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这一次失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回来我更加刻苦地训练,希望自己变得更全面、更强大。”刘发根说。

2005年,在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刘发根获得了个人全能第一名、理论第二名。三个实作项目分别获得第一、三、四名。并且以26秒的成绩打破了分解组装钩头项目保持20多年的铁道部竞赛纪录,多年之后,直到这个项目被取消,刘发根的纪录也没有被打破。而凭借着这个全能冠军,年仅24岁的他登上了中国铁路货车技术颠峰的宝座,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货车检车状元。

刘发根说:“这个冠军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让我的人生有了转折,单位领导更加重视我,给了我很多荣誉,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前几年的付出有了交代,而以后的工作,我必须做得更好。”

“在单位做好传帮带”

赛场上称雄的刘发根,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含糊。在平时的列车检查工作中,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发现车辆典型故障200余件,取得了安全检车十万多辆、个人安全3000多天的好成绩,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铁路安全生产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工作中,刘发根是同事眼里的车辆专家,车间主任手里的“技术王牌”,再难处理的技术故障,只要交给他,所有人都放心。工作外,刘发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车间职工上技术讲座,手把手地教职工正确使用各种车辆检测量具、故障检查处理方法、事故处理程序等。

之后,刘发根因出色的业务技能被抽调到段教育科担任教员。在担任教员期间,他不断总结经验,准确抓住现场职工在检修新型车辆时判断故障部位不准、对故障类型不清晰、发现故障不会正确处理等突出问题,从新车型的构造原理及现场的应急处理培训入手,使得每期学习的职工都能掌握好新配件的更换及故障的处理方法。他所创造的更换新型货车转向架制动梁的方法,缩减作业时间达20%;所改进的分解组装17号车钩的方法和程序提高作业效率达25%以上。这些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职工培训的效率,对学技练功及现场处理车辆故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针对车辆新技术、新工艺、新作业标准、新型货车的大量运用,刘发根修改编写了C64K、C64H、70T级新型货车的单车技术检查作业口诀和程序等。并将自己的所学所练结合现场实际制作成教学光盘,运用到全段的职工教学当中。最后,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发根检车作业法”,“两脚跨轨看车端,车钩托梁带螺栓,卡箍塞门再风管,右脚进轨敲扁销……”这样的口诀在全段范围广泛运用。

2012年3月,刘发根被铁路总工会推荐到北京劳模本科班脱产学习了四年,自己儿时上大学的理想在十多年后梦想成真。2013年,他还担任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发根快速修教练队”的队长职务。这个教练队的教练员都是各个车间技术水平高、应急处理能力强、现场检车经验丰富的党员技师。

对于未来,刘发根说:“我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在单位做好传帮带。多帮助年轻人成长,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最大的期待!”

猜你喜欢
南昌货车铁路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停车场迷宫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鼠小弟的货车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