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产品,是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出去的?

2018-08-29 02:06拾依
南都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杜蕾斯百味实用性

拾依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过去式。内容很精彩,却依然无存在感,是如今大多数创作者的宿命。

很多内容创造者都有这种苦恼,埋头创作两三天写出的推送,还没有一则明星撕叉的微博关注量大;辛辛苦苦做的一款产品,还没有朋友圈微商的面膜卖得好。

但是为什么,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有很多产品和内容,能得到病毒式的传播?美国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的这本《疯传》,也许能让我们找到一点灵感。

伯杰是美国滨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经常在《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等发表精彩文章,因为他的杰出贡献,沃顿商学院还授予了“钢铁教授”的称号。

这本书集合了他在多年研究中,积累的案例和方法。在他看来,一个产品的疯传,六大因素非常重要: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开性、使用价值和故事。

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一样,社交货币能让使用者获得亲人好友、同事熟人更多的好评,以及给你创造更积极的印象。而社交货币又有三个要素:与众不同的设计、公共场合的高辨识度、能带来实用性。

与众不同的设计很好理解。特斯拉的Model X,从设计到出品,经历过非常多次的修改,但只有两边那高高扬起的鹰翼门,是埃隆·马斯克从头到尾一直坚持要保留的。没有别的,就为了车主在众目睽睽下进出车子时,能吸引足够多的眼球。不然你就算告訴别人,我这车使用了多少黑科技,无法亲自体验的人根本感知不到。所以,只有这种明骚型的设计,才能让大众一眼就认出特斯拉Model X。

而实用性,反而跟文字产品紧密相关。我们应该都在微信上看到过这种活动:将此条图文分享到朋友圈,截图发到后台,就可以领取XX奖品。但很多人即使转发了,也会很快删除。

为什么呢?很大原因就是实用性不足。许多要求分享的图文,本身只是个营销文案,对用户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会污染你的朋友圈。这就制约了它能被传播的维度。

疯传的第二大元素,诱因,是指看到一件东西,能引发另一件事物的联想。比如提起豆浆,我们会想到油条;说到炸鸡,脑子里就跳出啤酒。如果产品能跟生活中高频出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也能提高其传播的效率。

当M&M;巧克力豆出现的时候,雀巢公司的“奇巧”巧克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销售额平均每年下降5%。为了应付这种不利,奇巧决定推出一则广告。创意人员发现,大家吃巧克力时,通常是在放松休息,因此也经常同时喝着咖啡。因此,奇巧决定将自己定位成“咖啡休闲伴侣”的角色。

在广告中,一个人端着咖啡杯到处找奇巧,另一个人,则拿着奇巧到处找咖啡。广告的播放效果非常好,消费者脑海中,奇巧和喝咖啡这种高频行为建立起了强关联,一年后,它的消费量提升了30%,品牌价值也从3亿美元跃升到5亿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凡是大小节日,商家和公众号都喜欢蹭热点。比如,2011年6月23日北京暴雨,城里到处“洪水泛滥”,杜蕾斯便迅速策划了一个营销方案:

一位上班族在回家路上,将杜蕾斯安全套罩在自己的运动鞋上,走入雨中,并拍照上传到微博。杜蕾斯官微随后转发了这条微博。短短20分钟之内,杜蕾斯已经成为新浪微博热门榜第一名,在那3天内,这条微信又持续发酵,最高转发量超过了9万条,再加上被其他平台和媒体转发报道的次数,这次没花一分钱的营销事件,效果相当于在央视黄金时段做三次30秒的广告了。

而相比单纯的信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更容易引发记忆和传播。我们也许记不清宋朝农民起义的历史,但对武松打虎这个故事,肯定耳熟能详。就连我们日常用到的成语,也藏着一个个故事。

那么,怎样把故事完美植入营销中呢?赛百味最初的广告,只是陈述自己热量低、款式多,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赛百味设计了一个故事征集活动,一位严重超重的小伙子坚持三个月都吃赛百味,结果瘦下来245磅,这个故事迅速让人对赛百味产生了兴趣,而且至少传达了两个信息:赛百味虽然是快餐,但很健康;赛百味可以一连吃上三个月,说明它口味丰富不容易腻。

所以,一个成功的产品,最好能被打造成社交货币,尽可能和高频诱因联结起来,激起人们的情绪,引发话题和讨论,最好它还能借助一个故事的形式传播出来。

猜你喜欢
杜蕾斯百味实用性
成为父亲or杜蕾斯,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遣怀
翻车后的杜蕾斯是否还能继续上路开车?
小小解说员
杜蕾斯×喜茶:老司机教科书式“翻车”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互动新玩法杜蕾斯致好友:一场教科书式的“商业互吹”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