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08-29 03:46罗小群潘金娥姚秀凤陈坚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服药精神分裂症例数

罗小群,潘金娥,姚秀凤,陈坚珍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 肇庆 52606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患病率在1%左右(7‰~13‰),发病率为0.07‰~0.14‰,具有高致残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措施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大量研究证实,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服用是预防患者症状复发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2-3]。微信(WeChat)因覆盖面广,活跃用户多,接受程度高。本研究借助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4.2±10.2)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3.7±11.9)岁。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与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患者能够理解配合问卷调查;(4)患者非独居;(5)患者出院时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40分,自知力评分≤3分;(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剔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2)不能理解配合;(3)既往有药物滥用史。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处理方法 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教育和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常规出院教育基础上,接受微信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制作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视频、图片、动画,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疾病复发的诱因和服药的注意事项等,上述资料上传至指定微信公众号后台。患者及家属在接受出院教育后,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监督下,把信息发送至为本研究而建立的微信群。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将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加密录入备注标签,保护患者隐私。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时推送服药提醒。此外,通过微信群和私聊,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与患者进行交流,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安抚、鼓励、疏导或启发患者。2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采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Brief Adherence Rating Scale,BARS)进行评价。该量表由Byerly等于2008年编制,量表包含4个条目,评价者根据患者的回答,以量化标尺的形式估计患者过去1个月内的服药比例,服药比例>85%以上,表示患者服药依从性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

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服药比例>85%以上例数/总例数×100%。

1.4.2 精神病性症状 患者精神病性症状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计30个条目。PANSS量表总分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广泛应用于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研究。

1.4.3 再住院率 以随访期12个月内再住院例数/总观察例数×100%,记为再住院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比较 随访12个月期间,在干预1个月及干预3个月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比较[n(%)]

2.2 2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比较 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在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50 56 t P干预1个月37.23±8.26 36.45±7.97 0.494 0.622干预3个月37.98±8.68 36.13±9.36 1.051 0.296干预6个月38.77±10.02 33.13±9.24 3.015 0.003干预12个月41.38±13.26 29.67±8.87 5.278 0.000

2.3 2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 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3.57%(5/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3,P<0.05)。

3 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症尚无有效治愈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确保对疾病的控制。然而在临床工作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宓为峰等[4]在一项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研究中指出,已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依从性较差的占64.8%。另外一项关于住院期间精神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停药率可高达72.5%[5]。这使得患者院外治疗效果较差,病情容易反复甚至加重,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仅对患者造成精神残疾,也会对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6-7]。

尽管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教育中包括了服药指导等内容,但由于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自身坚持不足、主观拒绝服药及脱离监督等方面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减药、停药的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8-9]。本研究针对上述原因,采用了微信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采用微信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早期(干预1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大,但在随访后期(干预6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处于较为稳定状态,为76.79%~83.93%,而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为56.00%~82.00%,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采用出院教育和电话随访的对照组患者,在干预早期尚能够较好地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自身坚持不足,对治疗失去信心,随意减药、停药,从而导致随访后期的服药依从性良好例数比例降低到60%以下,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论[10-11]相类似。而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微信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增加了患者服药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接收微信上的服药提醒,加强了监督作用;借助微信与医护人员每天定时进行交流,减轻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了治疗信心,对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早期(干预1个月、3个月),PANS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大,但在随访后期(干预6个月、12个月),PAN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是随着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应用微信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稳步改善的,特别是在干预12个月时,2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均值差达到12分之高。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与Beebe 等[12]、Jalbert等[13]应用电话短信干预的结果相似。说明微信干预提高了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症状控制平稳,从而降低了疾病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微信干预对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降低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但由于本研究局限于会使用微信的患者或其家属,因此,对于干预对象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此外,由于观察时间较短,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观察时间,以完善干预效果的远期观察。同时,受样本量限制,本研究只进行了小样本量的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扩大样本量,充实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服药精神分裂症例数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更正
服药先分阴阳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