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 寄
2014~2016年是首都科技创新券正式进入实施的三年,北京市共安排首都科技创新券1亿元,共支持了1646个小微企业和84个创业团队,开展了1840个首都科技创新券项目。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2014年底,北京市财政局与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制度,并于12月10日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如今,首都科技创新券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北京市通过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盘活了首都优势科技资源,降低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力。
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和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是北京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资金、创新人才、创新管理技能,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014年底,北京市财政局与北京市科委共同组织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制度,并于12月10日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解决中小微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题。
据了解,首都科技创新券针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实现了普适性支持,避免了以往其他省市创新券工作中兑付不足和仅有“锦上添花”(重点支持)式的财政资助,实现了预算全额兑付,为有创新意愿但缺乏资金和研发实力的小微企业提供了“雪中送炭”(普惠性)的帮助。
首都科技创新券制度的实施,与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不谋而合,从而也赋予了首都科技创新券支撑“双创”的创新意义。在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进一步盘活首都优势科技资源。
科技创新过程需要不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政府通过发放首都科技创新券,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社会公共财政手段,分担了创新的风险,鼓励创新创业。
据北京市科委条财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都科技创新券采用可控的超额发放机制来避免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无效性。一方面保障相关年度财政资金足额使用,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申领首都科技创新券。
2015年5月,北京百华百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究一种药用蛋白——替奈普酶的重组表达上遇到了困难。当年6月,在首都科技创新券的支持下,百华百汇委托中科院专业服务机构与微生物所签订了“毕赤酵母表达替奈普酶(TNK-tPA)的研究”项目合作,合同金额20万元,研究结果令企业满意。
据悉,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政府通过首都科技创新券积极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同开放实验室建立联络,使其可以较为容易地借助首都科技创新券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购买科技服务,引导其利用首都优质的科技服务资源,弥补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
据北京市科委条财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自2014年开始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制度,促进小微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调动了高校院所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热情,有效促进小微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对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北京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效支持。
同时,首都科技创新券搭建起了小微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小微企业对市场需求敏感,接触到大量的科研成果,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小微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首都科技创新券一大特色就是积极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推荐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前期引导和培训等工作,疏通现有的障碍,再通过组织和扶植专业服务机构,带动社会力量帮助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同开放实验室建立联络,自然形成科技创新依托科技资源的良好生态环境。
这些第三方中介机构主要来自于已经运行8年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指导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建立了包括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中心和区县工作站的服务体系,跨部门、跨领域整合仪器设备、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三类科技资源,提供测试检测、联合研发及技术转移等服务。
据北京市科委条财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荐机构的引入,在确保首都科技创新券的执行效率的同时,增加双方互信,督促项目落地。在确保首都科技创新券目标实现的同时,锻炼了推荐机构能力,从而使其未来成为引导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通过首都科技创新券工作的开展,专业服务机构对高校院所内各开放实验室的研发测试及对外开放服务的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专业服务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并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特长,为促进小微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