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重返“校园贷”市场的风险探究

2018-08-28 13:55韩璐杨青青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SWOT模型校园贷风险

韩璐 杨青青

【摘要】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平台机构被肃清后打了一个“回马枪”,再次回归“校园贷”市场。历经轮回,改弦易辙的银行此次势必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准入门槛、申请流程、授信额度等方面更加谨慎。本文结合商业银行以及市场宏观经济的特点,利用SWOT模型解析商业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开展校园贷业务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总结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出银行长远发展“校园贷”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贷 银行 SWOT模型 风险

一、银行介入校园贷的发展历程

银行进军大学生消费市场最先产生在2004年,因为那时缺乏经验,缺少对持卡数目的限定,银行多头授信造成信誉额度的滥用,透支现象频繁,加大了银行的坏账率的同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致使银监会于2009年叫停该营业。下表为银行介入校园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白表示取消校园贷,但为迎合大学生在消费、创业等方面的资金和金融需求,商业银行等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向大学生提供专门化、规范化的金融信贷,支持正规的商业银行创办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补位校园贷。

2017年5月,建行广东省分行率先发布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面向广东省内高校学生;随后,中行、招行、工行相继推出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中银E贷·校园贷”、大学生闪电贷、大学生融e借等信贷产品,这些正规银行所提供的贷款产物,均为纯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在1000元至50000元之间,年利率依照5.6%制定。

银行此次重返校园贷,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有了更安全、更信赖的服务平台;对于余下的互金平台来说,把不良网贷赶出,规范的互金平台才能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中受益;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银行重返,利用良币驱逐劣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乱象,可以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银行“校园贷”业务风险分析

(一)内部能力分析

内部能力分析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分析,它们是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中自身存在的消极和积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主要是分析当前银行介入校园贷业务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评估银行现在具有或应尽快弥补的条件。

1.优势(strengths)因素分析。

①拥有银行业的同业公会。

可以发挥银行业同業公会的积极作用,推动银行之间协商沟通,促进各银行间对校园贷业务的利率、风控及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达成共识,创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防止恶性竞争。

②营业网络优势。

商业银行具有大量的业务网点,遍布中国各省各乡,构成了便利、快捷、完美的业务网络,服务范围基本上笼盖到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银行重返“校园贷”,势必将增加其在各高校及周边的营业网点,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校园贷网络,以尽可能满足所有有消费需求的大学生。

③品牌优势。

商业银行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国内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以及较高的信誉度,并且大学生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口碑、安全性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银行产生了较强的信任与依赖,所以,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校园贷领域更容易被高校学生接受,可以获得的客户资源更多。

④合规体系。

商业银行是持牌金融机构。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成立简单,借贷流程简便,银行具有良好的风控能力及合规意识、经验和管理体系,并且银行之前涉入过校园贷市场,累积了大量数据及经验,因此银行从校园贷产品的设计、发行、销售到贷后偿还,能更好的把控各个环节。

⑤利息低。

之前的校园贷被取缔的原因之一就是极高的利息与大学生有限的经济水平导致的不良影响,校园贷乱象时的隐藏利率更是高达40%,远远超过了法定的贷款利率。而目前各银行推出的产品年利率维持5.6%左右,与网贷平台提供的信贷产品相比,利率要低得多,大学生偿还债款也比较容易。

2.劣势(weaknesses)因素分析。

①推广度、大学生认知度低。

目前各银行“校园贷”业务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10个城市的几十家高校开展,试点数量有限,尽管后续还将陆续推广到更多高校,但银行开展的校园贷产品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完全不比互联网巨头产品如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等。

②缺少消费场景。

完整的消费场景应由确定的消费者、明确的消费行为和良好的偿还能力三个因素构成,而“校园贷”在先天的设计中就缺少第三个因素,又在盲目发展中忽略了对前两个因素的建设,哪怕是银行进军校园贷业务也不免于此。

③获得客源的成本高。

互联网平台开展借贷业务的准入门槛低,只需到相关部门备案,购买P2P系统并注册即可开始运营,平台没有专门的产品推广、营销人员,运营成本低廉,而银行相比于互联网机构,为开展校园贷业务设立试点、培训相关人员、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等都需要大量成本,在其与其他机构进行竞争中,为了获得客源,必须降低贷款门槛等要求,这又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银行运营校园贷业务成本是很高的。

(二)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分为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分析,它们是宏观的、外部的环境对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1.机会(opportunities)因素分析。

①大学生潜在、旺盛的消费能力。

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46.7%,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可见,当代大学生在电商的刺激,生活品质的提高,场景的不断丰富的物质前提下,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并且他们的消费观念开放、前卫,这对银行来说提供了重返校园贷的先决条件。

②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国务院2016年12月23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高校除了开展有关课程外,还要推动学校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并依法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但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征信业具有新的特征:历史数据量少、可用数据有限、与父母相关性高。虽然我国关于大学生的征信体系仍在发展建设阶段,但就日后银行在开展校园贷业务时,能够利用信用系统对大学生的信用作出更准确的判断,降低放贷风险方面还是具有看好的前景的。

③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目前中国新一轮的消费信贷竞争是场景竞争,而银行的弱势就在于它缺乏应用场景。尽管银行资本雄厚、业务发展广泛,在风控和制度建设方面有充分的经验,但是缺乏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大数据积累。所以银行业在开展校园贷业务时,如果能和互联网平台合作,将贷款服务从营业场所、网上银行拓展到互金平台的场景中,双方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威胁(threatens)因素分析。

①互联网巨头金融产品竞争。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巨头互金平台例如蚂蚁花币、京东白条等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接近六成的学生主要使用淘宝分期、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电商分期付款服务。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在校园贷业务中推出的产品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力,银行想要从他们手中分一杯羹,就必须相应的要提供更优惠的条件。

②坏账问题。

大学生具有很强烈的消费需求,但他们本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经济支持。很多大学生也没有信用意识,在借贷中有逾期行为,无法及时偿还贷款。从09年银行针对大学生发行信用卡的事件中看,學生在缺乏自制能力和互相影响攀比下,信用卡变为财务枷锁,从而造成个人信用额度的“膨胀”,造成银行坏账率过高,此次重返校园贷市场,仍然面临着这一威胁,因此需要银行吸取往日教训,更加谨慎的应对风险。

三、银行重返校园贷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信用(违约)风险

无论何时,银行从事校园贷业务都会面临着信用风险。部分学生因为心理虚荣、攀比、存在冲动消费倾而使其担上沉重负债,而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经享有独立承担信用责任,实际基本上没有收入能力,更提供不了抵押资产等物品,同时大学生偿付贷款存在期限错配,因而产生较大的偿付压力,这都无疑增加了信用违约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银行面对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

有内部规章制度的地方,就有操作风险的存在。银行在校园贷业务的运营中在资金借贷的各环节、产品线和不同的管理层面都会发生操作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些操作过程本身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如不按流程审批贷款、出现违约案件没有及时上报、办理业务的人员违规等。在校园贷这类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操作风险冲击也有很大可能性。

(三)经营风险

首先银行的经营状况发生异常变化或者经营不善的话,银行的正常运营会受到影响,带来经营风险;再者银行一旦给予大学生创业类的贷款,那么资金的主动权就转移至大学生这方,大学生的创业中的经营风险就将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四)担保风险

银行向大学生发放校园贷款,还必须要求其父母作为担保人担保还款,从而能够加大资金偿还的可能性。但是现实中担保并不一定总是有效,担保一旦失效就会带来的担保风险。若大学生的父母发生意外事件,如失业、意外死亡等,失去偿付能力,银行发放的贷款的担保将会悬空,造成“担而不保”的现象,大学生又无力偿付,此时,银行风险大大增加。

(五)利率风险

银行发放校园贷款必然要收取一定利息作为资金的补偿,但当市场上利率发生波动时,也会影响到贷款的利率水平,可能会使银行损失部分利息。

(六)流动性风险

银行向大学生发放的一般都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贷款,特别是助学和创业方面的贷款,其一般也不具有良好的偿还性,从而可能无法满足银行即时需要支付的负债,从而造成流动性缺失,甚至会引发挤兑。

四、启示与建议

银行此次重返校园贷业务,是终结校园贷乱象的第一步,银行的回归对于个人、社会、市场来说均有很大好处。经过之前经验的累积,这次回归的银行必将用充分的准备应对校园贷带来的各种可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银行要针对大学生各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合理设置信贷额度以及利率

当前涉及校园贷业务的银行基本将利率统一到6%左右,远低于信贷平台20%以上的水平,在利率上具有明显的普惠金融特性。同时银行可以新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借贷产品,具体到大学生的各类需求,如美妆、电子产品、旅游等,为不同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专门化的借贷服务,还可以整合自身资源,围绕校园贷尝试向大学生提供相关配套增值服务。

(二)依托自身的风控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评级及偿债能力评析模型

银行应当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况,严把大学生借贷审核关,并且建立大学生信用评级、风险预警启动模型等来对大学生信用行为进行综合跟踪及评估,从而有效地预防校园贷风险。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银行以往已经有了关于大学生信用借贷大数据的积累,将过往的经验数据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借贷状况,可以综合建立并优化一套专门用于评估校园贷风险的机制。同时银行也可以与高校联合,校方根据学生日常表现来审核学生是否有条件借款,为银行提供相关数据。

(三)建立银行业统一的大学生借贷信息共享机制。

只有使各银行信贷机构主体的信息孤岛间有了传输信息的连接机制,才能避免一些大学生多处借贷无力偿还而引发的行业风险,保证银行借贷的长期健康发展。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大学生借贷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银行业的稳定发展,还能让大学生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一旦计入信用档案,其就不能再取得借款,强化了大学生淡薄的信用观念。

(四)银行联合社会机构向大学生普及金融借贷知识。

各级政府、各所大学和银行机构应该联合起来,加大引导宣传校园贷相关知识的力度,引导大学生拒绝过度消费、冲动消费等非理性行为,正确认知金融借贷的风险,帮助其树立正确消费理念和信用意识。通过在各高校开展金融、信贷相关的宣讲会等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区分金融产品的优劣与可能蕴含的风险,培养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同时银行在向大学生放贷时,家长作为监护人也需要负直接责任,是其间接还款人和担保人,银行也要注意将相关知识普及到大学生家长中去。

银行可以不定期在各高校展开金融、信贷常识讲座来帮忙大学生把握金融常识,堆集小我的信誉,养成比较好的还款风俗,帮忙大学生准确领会和辨别哪些是正规的金融产物,哪些长短正规金融产物,培育他们的金融安全意识及理财本领,让他们更快顺应社会生活。

(五)监管部门加大对银行机构校园贷监管力度以及惩处力度

整顿规范校园贷必须依靠行政力量,建立专门监管校园贷的部门,加强银行在校园贷行业的排查工作,督促其合法、合规运营。各行政部门也要制定银行开展“校园贷”的管理办法,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机制,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周尊严,周芙莹.银行进驻校园贷有助于构建金融新生态,青岛银行法律合规部.

[2]吴章婷,陈建印.我国校园贷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时代金融,2017.11(679).

[3]黄震,方圆.校园贷的新格局与监管,中国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校园借贷的模式创新及其风险监管研究”(201710357143)。

作者简介:韩璐(1997-),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杨青青(1997-),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

猜你喜欢
SWOT模型校园贷风险
常州中小型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基于SWOT模型下的政府审计制度创新探讨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