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2018-08-28 07:10雷静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人教版

雷静

摘要: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使得社会文化语境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语文教材的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是否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帮助中学生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在教材中规划选文的分布、合理呈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是探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人教版;语文课本;多元文化教育

教材是思想的载体,语文教材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要素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受到学校教育的极大影响,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要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必须正确处理好多元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多元文化教育主张使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用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因此,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分析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包含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内容,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情况,分析现状并积极寻求改进方式,为今后语文教材的调整提出一点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材文化研究的背景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是在长期的创造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与文化发生相互作用,教育在传递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同时受到文化发展的制约。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特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传递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并培育具有文化创造能力的人。因此,对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文化分析十分必要。

对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进行文化研究,分析其选文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是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各民族的差异性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把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发展摆在重要的地位,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和引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多元文化教育,彰显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

我国中学语文教育面向全国所有民族和地区的学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不能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给予他们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语文教材也应当发挥其媒介作用,让汉族学生更多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培养开放的文化态度。为了更好的兼顾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发展,应该在教材中合理的分配汉族文化元素与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所占的比重,构建多元文化语文课程体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选文分布与状况阐释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作为中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版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含有少数民族文化要素的内容进行统计。整理结果如下: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及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模块、必修二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模块,必修五第一单元《边城》。由统计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内容较少、涉及民族不多且探究不够深入这一现状。这种文化分布情况反映出教材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第一,缺乏少数民族经典文学阅读,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选文较少。中学语文教材中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名著导读部分通常为一篇国内经典阅读、一篇世界经典阅读,其中中国经典阅读中尚未出现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少数民族作家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黄河东流去》、《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等,都可以考虑在名著导读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给学生一个了解少数民族作家及其创作的机会。此外,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是民俗单元,以五篇文章来介绍民间文化、各地风俗等,但其中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文章仅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这种分配比例似乎不够合理,这个单元也是整个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的缩影。

第二,忽视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各个民族文化的介绍有所局限。目前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缺少对少数民族形象进行刻画的选文,这种缺乏不利于学生对各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各民族文化时对各民族概念的模糊。此外,中学语文课本中仅涉及了对个别少数民族的风俗介绍,部分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文化元素并未涉及。新课标要求“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材中引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传统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人生走向丰美。

第三,教材编写人员民族构成较为单一,大多数编写人员为汉族,其他民族的编写成员较少。教科书编写的人员中由于汉族成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在编写时可能会因为自身经历和了解的有限性,无法在教材中体现出完整全面的民族文化,这导致他们在编写教材时可能受到制约,不利于对语文教材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部分进行编写和改进。

三、建议与追求

课堂教学是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作为教育活动的传播媒介,对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仅是出于对我国社会生活领域阶层、利益、思想等多样性的现实认识,而且也是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国情的深刻把握。”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文化视野之窗,不同文化的碰撞促进跨文化的交流,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文化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显然并未完全实现这一文化追求,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調整。

第一,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阅读,增加中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文章比例。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能够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传说、故事等,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来源和历史。在名著赏读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文学性、审美性的学习杰出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民族文化的浸染。此外,中学语文课本中各个民族元素占有的比例不均衡,如民俗单元中,可以多增加一些类似《云南的歌会》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生活习惯等。在记叙文、抒情文、诗歌单元的设计时,也可以考虑适当的出现一些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内容,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材中的方方面面。

第二,加强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少数民族文化涉及时尽可能全面,注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可以在含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文章中塑造一些鲜明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如阿诗玛、刘三姐等民族代表形象,使学生充分理解少数民族所推崇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塑造形象上不能过于单一或形成刻板印象,也要塑造一些新时期的人物形象。在进行课后知识拓展时,尽可能将知识普及全面,使学生对各民族都有所了解,不局限于了解周边的民族。不仅要使汉族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要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第三,合理规划教科书编写人员少数民族的比重。教科书编写人员对于编写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汉族编写人员在编写教材时可能会出现忽视少数民族元素的现象,同时在选取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时了解度不如少数民族编写人员,这是在编写教科书时选择编写人员时应当考虑到的,适当提高少数民族编写人员的比例或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教育应当做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学语文教材要反映时代的文化要求,立足国情、发扬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在多元文化视角上存在迟泄现象,没有紧随民族国家的需要及时调整,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教材编译者注意的。在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原则,为创造出符合国家与时代要求、顺应全球发展潮流的中学语文教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玲.多元文化语境下高中语文课本选文取向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7-05.

[2]郑丽芳.试论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3]顾怀敏.语文教育中多元文化意识的建构[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0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人教版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二年级柜台(人教版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